第3章
儲君,大明國本。
只有立我為皇太孫,才能保證大明江山,千秋萬代。
朱允炆軟弱無能,不適合當皇帝,守不住大明江山,皇爺爺不能傳位給他。
朱允熥來求死,只是個破壞冊封的理由,奪嫡才是他想要的。
看到朱允熥當眾索要儲君之位,又一次把其他人整不會了。
就算一直得到朱元璋喜歡的朱允炆,又有滿朝文官支持,也不敢說出索要的話,心里想要是一回事,但說出來又是另外一回事。
藍玉和常升他們聽了,不知道多心急。
哪有人這樣奪嫡
臣齊泰,參三皇孫一本。
建文朝另外一個大聰明齊泰,見大殿上的氣氛不那么緊張了,出列道:三皇孫大逆不道,不仁不孝,公然索要儲君之位,請陛下嚴懲。
臣附議!
黃子澄第一個附和道。
臣附議!
其他支持朱允炆的文官,陸陸續續附和贊同。
朱允炆總算不怎么怕了,朱元璋不再計較朱雄英他們病逝的事情,自身還得到那么多文臣支持,優勢在我,還是很穩。
朱允熥,你拿什么來和我搶
那些匹夫只會打打殺殺,不懂奪嫡。
允炆,你心里怎么想
朱元璋想看看,朱允炆的心思如何。
朱允炆恢復了淡定,作揖行了一禮,彬彬有禮道:孫兒認為,既然三弟想要,孫兒應該謙讓,請皇爺爺立三弟為儲君。
父王在的時候,經常對孫兒說,我們兄弟之間,要和睦友愛。
一來,孫兒不想和三弟成為敵人,不想看到兄弟反目。
二來,正如三弟所,孫兒不適合,請皇爺爺成全三弟,也請皇爺爺不要懲罰三弟,他只是一時沖動,想太多了。
他還能很恰當地,表現什么叫做兄友弟恭,兄弟的和睦友愛。
皇爺爺喜歡看的是仁孝,是兄弟、親人之間和睦,朱允炆投其所好。
朱元璋聽了,贊賞地點頭。
那些大臣一聽,紛紛贊嘆。
黃子澄和齊泰都在想,二皇孫這一手水平高啊!
這才是仁孝,才是一個及格的儲君,最適合當大明下一個皇帝。
朱允炆很符合他們儒家的仁孝、謙讓等思想,他們需要這樣的皇帝。
再把朱允炆和朱允熥對比,差距明顯體現出來了。
朱允熥發現朱允炆,真的很會裝,道:皇爺爺,既然朱允炆有自知之明,愿意退讓,儲君之位,孫兒實至名歸,請皇爺爺立孫兒為皇太孫。
你這逆孫,真不會客氣。
朱元璋哭笑不得,問:咱不立你呢
朱允熥道:不立,孫兒請死。
朱元璋再問:也不同意,你又如何
他倒是想看看,逆孫還有什么手段。
朱允熥要上強度了,準備分析立朱允炆的害處,打擊朱允炆的優勢,動搖老朱的心思,嘆道:皇爺爺好狠的心,想讓孫兒親眼看到,身邊親人死得有多慘。
朱元璋問:你這逆孫,又胡說什么
說句好聽的,朱允炆是儒雅、風度,實際上就是軟弱無能。
涼國公藍玉囂張跋扈,橫行霸道,在軍中威望甚高,和常家一樣,是孫兒母族,他們愿意服朱允炆嗎
父王還在,沒有任何顧慮。
父王不在,朱允炆鎮得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