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祠堂上空,玄色旗幟,迎風咧咧。
門口兩側,左右各四,八面鼓面直徑兩米多的戰鼓,整體排列。
戰鼓后方,是統一身著玄色戰鼓服的戰鼓隊。
場面,盛大而莊重。
這一天,整個潘村的人,都早早起來,換上素色的衣服,前往磐石祠堂幫忙。
周圍村子的村民,也自發趕了過來。
而今天,所有的潘姓人,都換上了黑色的衣服。
男的,全是黑色中山裝,胸口別黑花。
女的,全是五四青年套,下身為黑色裙子,淺藍色紐扣上衣,胸口別白花。
人群后方面,陳凝凝和匆匆趕來的秦雨嫣、覃琴姐,看著同樣身著五四青年套的蘇穎,眼底滿是按捺不住的羨慕。
因為,這身衣服,今天,非潘姓人,不可穿。
蘇穎,能穿上這身衣服,代表著潘家人,對蘇穎的認可。
相比之下,刻意早到了一會兒的柳青,卻看著人群中的蘇穎和潘億年,素手緊握。
今天,她倒要看看,潘家的骨氣和血性,能不能擋得住,這煌煌大勢。
噔噔……噔噔蹬蹬……
轟……
轟轟……
轟轟轟……
上午九點十三分,
伴隨著急促的琵琶聲,八面戰鼓同時擂動。
金戈鐵馬般的樂聲,帶著麥田上席卷而起的黃沙,就好似鐵血沙場上萬千鐵騎呼嘯來去。
似,沙場點兵。
似,秦王破陣。
似,馬革裹尸還……
“這……這是破陣曲!!!”
柳青驚得美眸圓睜。
這,不僅僅是破陣曲,還是秦漢風極濃的破陣曲。
作曲、風格,都是秦漢時期的風格。
甚至,她腦海中還不自覺浮現出詩經中的歌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左側,潘家二郎高唱戰歌,悲壯前行,好似即將征戰沙場,又好似征戰而歸。
“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陟彼高岡,我馬玄黃。”
“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陟彼砠矣,我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右側,潘家女眷,用戰歌曲調,吟唱《卷耳》,既表達了女子的等待心焦、對丈夫的思念和對團聚的期待,也借戰歌曲調表達了潘家女眷埋藏在心底的家國大義。
這一刻,
柳青,怔住了。
就連受邀負責拍攝錄制的夏妍和攝像師團隊,也怔怔失神。
這……真是鄉野粗民,那些高貴人士眼中的泥腿子?
這……真是不知家國大局、只看一日三餐的粗鄙人?
他們的出身,讓他們的眼界,遠比絕大多數人要寬廣,也見識過很多豪族大姓的祭祖大典。
可,
從沒有哪個,能如此直擊靈魂。
從沒有哪個,能帶著他們走入那歲月斑斑的歷史。
更沒有哪個,能讓他們感受黃沙席卷的金戈鐵馬。
看看,緩步前行的潘家人。
看看,周圍自發整齊列隊、肅穆觀看的周遭村民。
他們突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這個潘家,絕對不僅僅是一個普普通通、毫無傳承的家族。
噔……
轟……
琵琶和戰鼓,戛然而止。
潘家人,盡數在祠堂大殿前,站定。
潘安邦、潘明山、潘明國,三人,一前兩后,緩步走到擺放大三牲、小三牲、瓜果糕點的香案前,上香燃紙……
“一炷香,叩首拜,列祖列宗請回來。”
“二炷香,朝上拜,子孫萬代萬福海。”
“三炷香,用心拜,風調雨順人安泰。”
“跪!!!”
嘩……
轟轟轟……
伴隨著三人異口同聲的呼喝,和沉重的戰鼓聲,所有潘家人整齊跪倒在地。
“一杯酒,恭奉敬,列祖列宗請享用。”
“二紙錢,火上揚,孝子賢孫奉衣裳。”
“三炮仗,跪后燃,子子孫孫永不忘……”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