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抱拳道:“啟稟皇上,微臣乃文臣,并不懂行兵打仗之事,還是劉丞相他們在行。”
楚帝并沒有問劉岱,而是看向端王,“你呢?端王?你也是主戰?”
“是的父皇。”
“你又有何退敵良策?”
“兒臣也沒有……”
“沒有就在這里胡亂語?!”楚帝怒拍龍案。
端王立刻跪下,“父皇,兒臣知錯了。但是兒臣并沒有說一定要打,只是說太子殿下既然不敢決定,就請示父皇而已。”
楚帝神色一緩,“太子監國,你們這些當兄弟的應該多多支持,而不是在這里冷眼旁觀,不出謀劃策。那我問你,你對燕州戰事有何良策?”
“父皇,兒臣……兒臣也暫時沒有退敵之策,還需要父皇親自定奪。”
楚帝一擺手,“起來吧。”
“謝父皇。”
楚帝冷眼看著眾人,“你們張口閉口就是打,誰不想打?誰不想把侵犯者趕出大楚?保護江山和百姓!”
所有朝官都嚇得跪在地上。
“打就要拿出退敵之策,不打也要拿出不打的理由,而不是在這里一逞口舌之快。”
“是……”
“都平身吧。”
眾朝官這才站起身來。
楚帝突然看向明王,“宏飛,你是支持打還是不打?”
明王楚宏飛微微一愣,他沒想到楚帝會突然問在朝堂上一直默不作聲的他。
“啟稟父皇,兒臣認為,一戰一和最好。”
“何意?”
“倭國乃異族劣種,如果被他們攻占了東海岸,對百姓肯定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他們不會有一點憐憫之心。因此必須要跟他們死戰到底。
至于東麗國,雖然從去年到今年我們大楚跟東麗國雙方產生過兩次摩擦,但東麗國歷來跟我們交好,兒臣認為跟他們和談未免不可以。”
端王說道:“和談?這怎么可能?五弟難道不知道我們跟東麗國的摩擦已經升級了嗎?不然南宮家為何請戰?”
“二哥,既然要跟他們和談,自然要暫時停戰,這時可以讓燕州軍分出一半去東海岸迎戰倭國,而我們有了其他時間調取軍隊去往燕州支援,屆時如果東麗國不答應和談也無妨,我們的支援燕州的部隊已經到達了燕州,可以去支援燕州和東麗國的邊境,亦可支援燕州東海岸抵擋倭寇。”
楚帝高興道:“此緩兵之計非常好!只是宏飛,你認為調取哪里的軍隊最合適?”
“兒臣認為,倭寇既然在海上,不但對東岸造成威脅,也可能會南下對大楚東南海岸造成威脅,因此不宜調取江州和平州的軍隊。如今齊州最為安穩,而且距離燕州很近,不如調取齊州軍最好。”
楚帝連連點頭,“大家都聽到了嗎?這才是胸中有丘壑,在朝堂上說出的話就要有考量,有理有據。朕決定采納明王的計策。內閣擬旨,著人速去燕州安撫南宮家,并跟東麗國談判。去齊州調取十萬大軍立刻出兵燕州支援戰事。”
“皇上圣明。”
楚帝繼續說道:“既然跟東麗國談判的主要目的是拖延時間,那就找一個善于談判之人,不知眾卿可有合適的人選?”
李懷說道:“不如讓鴻臚寺卿沈大人前去和談。”
劉岱說道:“沈大人前去可以,不過我們雖然是為了拖延時間,但如果能促成和談更好,陛下莫忘還要安撫南宮家,一般官員恐怕也壓不住,因此微臣認為應該找一個有分量的人前去。”
楚帝說道:“劉愛卿所甚是,那就讓朕的皇子前去和談,就按照劉丞相說的,如果能促成和談最好,促不成也要盡量拖延時間。誰愿前往?”
太子說道:“父皇,兒臣愿意前往。”
楚帝一擺手,“你現在還在監國,去和談不合適。”
“父皇,兒臣乃儲君,如今有了戰事,兒臣一定要為父皇江山和百姓分憂,請父皇恩準兒臣。”
“好!難得太子如此憂國憂民,那朕就準了,太子,你即刻拿著圣旨去燕州,此去兩個目的,一是和談,二是安撫南宮家族。”
“謝父皇!”
“好了,還有何人有事稟報?”
李懷說道:“南宮家這次除了請戰以外,還有一件事是關于南宮飛燕的,雖然大夏國已經說南宮飛燕很可能慘遭邪惡江湖門派毒手,但他們依然希望我們派人去大夏國尋找南宮飛燕。”
楚帝一嘆,“朕早已讓大內侍衛和錦衣衛偷偷潛入大夏國調查,目前還沒有消息,看來兇多吉少了。太子,你去燕州安撫南宮家的時候就說朕一直在秘密追查南宮飛燕的下落,讓他們不用擔心。”
“是,父皇。”
“宏義上朝了沒有?”
“老九回楚都后就生病了,一直沒有上朝。”太子楚宏明說道。
“他雖然沒有辦成南宮飛燕的事情,不過宏義也確實盡心盡力,朕封他為親王,眾卿沒什么意見吧?”
“九王爺雖然外表放蕩不羈,但他在大事上都能挺身而出,而且不畏生死,微臣認為封為親王當之無愧。”劉岱說道。
“確實,宏義最近確實讓朕刮目相看。”楚帝說道:“封郡王九皇子楚宏義為親王,他不是喜歡逍遙嗎?就叫逍遙王吧。”
“皇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