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當地企業完成轉制,半導體行業突飛猛進,各類芯片層出不窮的關鍵時刻。
燕京電子管廠還是死磕電子管。
到了最后。
寧可生產燈泡,制冷設備,甚至開辦三產出租車公司。
也想不起和國際接軌。
結合自身優勢進行新項目轉型。
人浮于事,思維老舊。
難啊。
方林與其他企業的合作方式,從來都是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只和能聽懂人話,有前瞻眼光的企業合作。
農機廠,燕京鋼鐵廠,燕京無線電廠。
這些企業身上具備著一個共同的特質。
居安思危,上層領導眼光長遠。
懂得和國際接軌,能夠用最快的速度接受新技術,新觀念。
至于燕京電子管廠。
方林現在連碰都不會碰。
惹不起,真的是惹不起。
汪天賜淡笑道:“你說的這些都對,燕京電子管廠確實有點扶不起的架勢,但是扶不起來,我們可以換個方式讓他們自己站起來,比如有槍逼著他們。”
“一旦被逼到絕路,往往能夠爆發出令旁人難以置信的潛力。”
“燕京電子管廠現在是困難戶,稍加一些手段,未必不能變成先進戶。”
“哦?”
聽到這句話,方林不由得來的興趣。
“汪工,你仔細說說,怎么讓燕京電子管廠,從困難戶變成先進戶。”
某些情況下,汪天賜其實是第二個方林。
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往往會不走尋常路。
來到方林身邊,汪天賜講出了四個字。
逼上梁山。
接下來,汪天賜和方林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
先把燕京電子管廠負責人請來。
方林不客氣地貶低燕京電子管廠的現狀。
總而之,怎么難聽怎么來。
汪天賜則在旁邊敲邊鼓。
迫使燕京電子管廠感到深深的危機感。
“如果我是丁永康,恐怕也不會容你。”
過了一會,方林搖頭苦笑。
汪天賜這招逼上梁山,真不是一般的狠。
通過危機和利益,將燕京電子管廠推向市場大潮。
迫使他們立刻改制,變成集體股份制企業。
一旦改制完成。
燕京電子管廠將徹底脫離四機部的撥款,變成自負盈虧的股份企業。
配合汪天賜的下一套方案。
未來前途,恐怕由不得燕京電子管廠自己做主。
“燕京地界只有兩家企業,擁有相較成熟的半導體生產線和必要條件,燕京電子管廠欠缺的設備和資金,這些問題能通過集資的方式進行解決。”
“上面只說讓國有企業進行股份改制,至于改制的錢從哪來,應對各種問題的經費又從哪里出,既沒有給出明確方針,更沒有禁止工人們集資購買產線和設備。”
饒是方林兩世為人見過無數的角色。
面對汪天賜的連環計,也必須豎起大拇指說一聲牛。
十年后。
燕京電子管廠才會通過集資的方式,扭轉自身不利現狀。
而現在。
汪天賜準備提前開啟這場改制大幕,背后狠狠踢他們一腳。
將燕京電子管廠從國有體制的暖房里,一腳踢向市場經濟的浪潮中。
完成了企業改制,上面撥款自然也就沒有了。
能活還是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