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姐是計算機和半導體領域功勛卓著的科學家,更是計算機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
每月除了工資和獎金,還能拿到上級主管部門特別頒發的高級技術人員津貼。
如今,方林竟勸說黃大姐丟掉鐵飯碗,去他的集體企業上班。
辦理停薪留職的大有人在,丟掉鐵飯碗的卻是鳳毛麟角。
黃大姐沉默了幾秒鐘,說道:“小方,能不能詳細地告訴我,你是怎么想的?”
方林看向劉秘書。
劉秘書苦笑道:“要不我出去抽根煙?”
“劉秘書你誤會了,我接下來的話,可能有些犯忌諱,恐怕會……”
“這年頭犯忌諱的事情還少嗎,你但說無妨。”
劉秘書灑脫一笑。
安慰方林有什么話就盡管說,縱然內容刺耳,劉秘書也不會給方林打小報告。
劉秘書玩笑道:“你就當我是透明人,我也想聽聽,你能說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話。”
聞聽此,方林正色說道:“黃大姐,有些事情其實我不說,你心里恐怕比我更加清楚,即使研究所今天沒有下馬您的項目,項目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即使你和相關同志夜以繼日地進行技術攻關,我看十年八年,都未必能產生新的技術突破。”
“說一千道一萬,一個錢字能概括所有問題,國家缺錢,下面的科研院同樣缺錢。”
“鐵飯碗雖好,但也有相對應的局限性,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按照上級下達的指令進行,讓你的技術下馬,相關科研人員即再三爭取,也難以改變大局。”
緊接著,方林開始了他的刺耳論。
脫離國有體制,進入民營企業工作,很多情況都會完全不一樣。
方林有能力從多個渠道獲得資金,更有能力把科研成果變成經濟效益。
直不諱地點出國有科研單位和民營科研單位的一個最大問題。
前者進行的一切研究,全部依賴上面撥款。
直屬部門給多少,下面的科研單位今年就用多少。
拋開雜七雜八的費用。
最后剩下的資金,有多少可以投入技術研究當中呢?
并且科研院所不是生產單位。
國有公司和工廠有自己的產線,車間,更多的自主權。
能夠通過商品創匯的方式獲得外部資金。
科研院所獲得外部資金的途徑,僅有下面的三產企業。
一旦三產企業效益不好,單位也就斷了外部收益。
黃大姐一不發,劉秘書臉上掛起了一抹苦笑。
盡管方林已經將話說得很委婉。
想表達的意思,依舊清楚地傳遞到二人耳中。
各大國有科研院所既缺乏足夠的資金,更缺乏創造收益的能力。
一切的一切,都要仰仗上級的財政撥款。
撥款多了,能進行的項目也跟著多起來,一旦財政撥款開始縮減,必然有大量項目下馬。
資金朝不保夕的情況下,科研單位能否維持正常運營,都要畫一個問號。
方林所表達的無非是八個字,科研院所體制僵化,人浮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