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放走林懷民,是因當年知青戰友情和一飯之恩。
等到過了今年的嚴打風波。
林懷民身上的問題,也就不算是問題。
換個地方重新來過就是了。
如今惹上人命官司,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信你,不過我還是要回一趟家。”
經過艱難的心理斗爭,林懷民同意去港城隱姓埋名。
但是走之前,必須見家人一面。
除了將錢拿走,還要和親人做最后的訣別。
此去港城吉兇難料。
或許幾年,十幾年,都無法和家里取得聯系。
“不行。”
方林搖頭道:“我們現在不能賭,也賭不起,你我都不清楚王永剛的尸體有沒有被發現,如今被發現,有關部門又會不會在你附近布控。”
“你如果相信我,先不要和家里聯系,等到時機成熟,我自然會安排你們和家人取得聯系,但絕對不是現在。”
方林一字一句道:“錢的問題我幫你解決,到了港城先站穩腳跟,然后開一家公司,我借給你的錢,就當是入股的股本。”
“你讓我去開公司?可是我不會啊。”
林懷民說道。
“你不會,我會。”
方林淡笑道:“以你現在的情況,就算想要立刻走,我也不會馬上讓你離開,先把身體養好,利用這段時間,我給你講一講港城的風土民情和生存之道。”
“盡可能在你離開前,讓你到了港城擁有一定的生存能力。”
“我是不是還要學游泳啊?”
確定接下來要逃港,林懷民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怎么走。
走陸路風險太大,隨時都有可能被巡邏隊發現,甚至可能還會被當場擊斃。
通過水路過去,要么花錢請人幫忙用船送過去。
又或者自己游過去。
對于方林,林懷民這代年輕人而。
逃港不是什么陌生名詞。
相關內容二人都曾提過。
說來也有意思。
大江南北的知青群體,仿佛有一張無形的消息網。
每當某個地方的知青,搞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消息會如一陣風似的,傳遍全國的知青群體。
南邊的知青亡命天涯,一般都是逃港。
西南邊陲附近的知青,則是逃往鄰國三角地帶。
至于北邊的知青……
蘇熊。
三個地方的逃亡知青,命運也會變得與眾不同。
跑到三角地帶的知青大部分會被收編進入游擊隊。
真刀真槍地用命換取接納。
而去港城的知青,大部分都是為了一口飯吃。
“你覺得幾天的時間里,你能學會游泳嗎?”
方林反問道。
“夠嗆。”
林懷民老實回答道。
“不是夠嗆,而是根本不可能,以你的身手和求生能力,無論是走水路還是陸路,恐怕到了半路,你會先進黃泉路。”
陸路需要翻山越嶺,最后翻越層層設防的邊防線,不但要躲開沿途的民兵,巡邏隊,還要避開各處交通要點的軍犬。
水路同樣危險莫測。
即便成功到了港城沿海區域,危險依舊沒有離開。
隨著大量知青逃港。
邊陲地點充斥著以此為業的港城人販子。
抓住逃亡知青,先是一頓折磨。
接著,人販子會要求知青打電話給內地和港城的親屬家人,索要贖金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