鏘徐良和謝云偉先是一臉錯愕。
隨即,謝云偉打趣道:“師傅,您可真能開玩笑,買車而已,怎么就進勞改農場呢。”
徐良也覺得方林是在開玩笑,一本正經地說道:“方哥,人家南方都開始允許個人買車,買船,咱們是不是也應該學學人家,步子得的大一點。”
“徐哥,師傅,咱們燕京也有膽子大的能力。”
謝云偉抽出一張報紙,指著上面內容道:“四機部高級技術專家,留洋博士,公開提出不但要大力搞活個體經濟,還要大力扶持民營企業。”
聽到這話,王莫愁也來了興趣。
借來方林的報紙,看著這個版面的內容。
四機部又稱為電子工業部,技術專家陳博士大膽提出,民營企業將成為夏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門。
報紙上除了刊登陳博士的大膽預,還詳細介紹了這位“膽大包天”的博士簡歷。
生于三十年代,五十年代留學蘇熊國物理專業。
以總成績第一名的身份,受到了蘇熊一把手玉米帝的接見。
畢業后,回國從事尖端技術研究。
多年前被上級提拔為高級研究員,享受四機部特殊津貼照顧。
博士生導師,公派留學辦公室負責人之一。
這樣一位功勛卓著,在科研戰線有著極高聲譽的老專家,公開鼓勵大搞特搞民營企業。
陳博士不但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
打算于今年年底,帶領一批科研人員開設民營公司。
創業地點不是別處。
陳博士一手建立起來的中關村科技區。
“師傅,帶我們干吧!”
謝云偉手舞足蹈地說道:“您總說機會還不成熟,現在總算是成熟了吧,就連大博士,高級專家都要做生意,咱們還有什么可怕的。”
徐良接話說道:“方哥,干吧!如果國家不同意,報紙也沒膽子刊登這么多個人致富,開始集體企業獲利的消息。”
“你看看,整份報紙幾乎都是宣傳介紹個體經濟,集體企業,民營企業的內容,南方有致富能手,難道咱們北方就沒有嗎?”
“他們能買車買船,咱們憑什么買不了。”
方林淡淡一笑,答非所問地說道:“莫愁,如今咱們都是一家人了,這個問題,你怎么看?”
王莫愁低頭思索了片刻,說道:“可以干,但是不能在北方干。”
“為什么?”
謝云偉問道。
王莫愁翻到報紙的第二頁,說道:“我剛才數了一下,報紙上介紹的這些大王,全部是南方人,并且一半位于嶺南地區。”
“這說明嶺南地區的經濟發展,遠比我們現象的要快,要開明。”
“燕京是一國之都,任何事情都必須求穩,一旦出現過猶不及的問題,影響會十分的巨大。”
王莫愁雖然沒有去過燕京,不過料想燕京和津門的社會環境應該相差無幾。
同屬于北方重鎮。
個體經營發展速度非常緩慢。
加上前不久,王莫愁從報紙上得知,上級有意在嶺南地區設立經濟特區。
這說明嶺南的經濟發展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會一騎絕塵。
不但經濟發展會將北方遠遠甩開。
各項關于經濟的政策也會異常開明。
“方林,如果你決定去南方發展,我愿意一路跟著你,我會外語,并且能說能寫,一定能幫到你。”
一個念頭出現在王莫愁腦中。
方林平靜道:“你準備等到機會成熟,去找你父親,對嗎?”
“對!”
王莫愁深吸一口氣,說道:“如果經濟政策一直朝好的方向發展的,我堅信允許個人出國的相關內容出臺,將會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