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開始方林展現出了驚人的行動力。
一邊籌集資金找房子,一邊聯系吳紅兵和有門路的大院子弟。
十幾天過去了,方林幫幾人租下三間大瓦房。
開修車鋪用不了這么大的地方,剩余的兩間房,算是徐良四個人的宿舍。
前店后家。
干起活來也方便。
燕京作為一國之都,各類企業一應俱全,自行車工廠也有幾家。
只不過和三大廠比起來。
燕京自行車企業,不論是規模還是質量,都遠遠遜色于前者。
規模小,有規模小的好處。
許多的配件和工具,管理得不是那么嚴格。
聯系一家自行車企業下面的小集體,通過殘次品交易的方式,方林幫徐良幾人找到了一條較為穩定的配件供應源。
車殼,鋼圈等物能從廢品回收站搞到。
較為緊密的鋼珠,輻條等配件,必須從廠家拿貨。
計算了各類費用,一輛組裝自行車的售價被定在九十元。
相比于動輒一兩百的永久,飛鴿,鳳凰等名車,花九十元買一輛較為堅固的二八自行車,絕對算不上虧。
更何況,這里賣的車不要票。
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有時候票就是命。
“方哥,我最近有一個想法,想單獨和你聊聊。”
這一天下班,徐良找到了剛從廠里出來的方林。
“好啊,咱們邊走邊說,去我家吃晚飯。”
方林掏出煙遞給徐良。
經過長達半個月的忙活,修車鋪昨天正式開張。
說是開張。
其實就是請管街道的老頭老太太吃了頓飯。
一人送了一輛自行車,換個你好我好大家好。
徐良幫方林把煙點燃,說道:“大廠的日子不好過,各廠的小集體也都是想方設法謀活路,將沒有問題的材料搞出點問題,變成計劃外的殘次品,咱們燕京目前是這樣,津門那邊的情況,估計也差不多。”
“怎么,盯上了津門自學成才的殘次材料?”
方林聞知意,大致猜到徐良的來意。
徐良點頭道:“這段時間,方哥你教給我們不少的手藝,我發現通過現有材料攢的幾輛自行車,整體質量都有些不盡如人意。”
“正常騎車沒問題,就算帶一個人問題也不大,可一旦用來搬貨,我估計一年半載,車子可能就要報廢。”
看了看左右,徐良壓低聲音說道:“咱們現在的主要買家,都是那些擺攤買東西的小商小販,用途自然也還是運貨。”
“萬一沒用多久車子就壞了,縱然咱們免費維修,恐怕還是會傳出壞名聲。”
自從被方林任命為修車鋪的頭,徐良拿出了前所未有的認真勁頭。
仔細分析,多方打聽。
經常去小商小販聚集的位置,宣傳修車鋪修車手藝好,服務好,同時還有私車出售。
畢竟。
即便將價格定在九十元一輛,普通老百姓也不是說買就買的。
磨磨唧唧,起碼要猶豫一兩個月。
反而是那些大膽包天的小商販,手里有錢,腦筋活絡。
知道自行車用來運貨的重要性。
銷路打開了,問題也來了。
質量。
三大廠的二八自行車,裝卸幾百斤重物就和玩一樣。
聽說在農村,甚至有人用二八自行車裝載上千斤的東西。
“繼續說。”
方林心里說不出的滿意。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