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賣,修,售后保養聯系在一起。
王莫愁則是認準旅館生意。
出門四件事情,吃穿住行。
吃住排在前面,重要性遠在行之上。
此刻。
方林心里已經有了計較。
或許一樁大生意,明后年就能開張。
涉外賓館。
這方面的生意,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才對普通人開放。
在這之前。
不是由國家建設,也一定是由外商投資。
林懷民已經拿到了港城的合法身份。
目前。
正在按照方林的吩咐,申請公司牌照。
別看林懷民注冊的只是一家皮包公司。
關鍵是,國內不懂這些。
只要有公司,他就是港商。
至于徐良說的修理店,可以總結為4s店的雛形。
不可否認。
無論是開設4s店,還是投資住宿業,都是一本萬利的生意。
只不過前者的時機還不成熟。
隔天。
十幾輛小汽車出現在鵬城街頭,大批領導干部先后下車,參觀視察鵬城的各處工地。
本次參觀將決定鵬城未來的發展走向。
更會決定鵬城新一任的掌舵人。
由于鵬城尚沒有大型賓館,參觀團一行人悉數下榻市府招待所。
傍晚時分。
方林和陸思睿接到陸國棟打來的內線電話,一塊去樓上房間見他。
詢問二人對鵬城的直觀感受。
實則是要聽取方林的看法。
方林說道:“陸叔叔,其他的問題還好說,唯獨一個問題,需要立刻著手解決。”
“什么問題?”
“治安。”
“治安?”
陸國棟愣了一下。
叫方林過來之前,陸國棟猜想方林會從經濟,基礎建設,乃至于政策方面提出看法。
沒承想。
方林要談的竟然是治安問題。
“陸叔叔,其他問題可以循序漸進,唯獨治安問題不能等。”
“計劃經濟即將被打破,市場經濟體系將會成為主流,這是許多人能看出來的問題。”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這段過渡期,又會滋生出各類復雜的社會問題。”
方林從幾個方面,講述治安問題將會成為困擾鵬城吸引投資的重大問題。
首先,各地區之間的移動障礙已經被打破。
往來城鄉,不再需要各類介紹信。
能夠進城市討生活,有幾個人愿意留在下面的生產隊掙工分。
其次。
全國各地的國有工廠都在減產,一系列的工廠,企業,頒布了停薪留職政策。
鐵飯碗變得不再那么鐵。
用來安頓返城知青的大小集體,街道企業的日子越發地難過。
這種情況下。
彷徨,恐懼,對未來的不確定,將會彌漫到無數人身上。
沒有被安頓工作的返城知青恐怕會更加的不知所措。
這個時候。
一個外國人和外商大量集中的地方,會不會成為國內無業人員的關注地點呢?
城市無業人員。
大量離開鄉下的農民,這些人為了生計,必然會大量涌入鵬城。
無邊無際的外來人口出現在這里,處于發展初期的鵬城特區,能夠應對外來人員帶來的社會問題嗎?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