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嗎?”
方林抽著煙,笑瞇瞇地看著狼吞虎咽的眾人。
就連已經吃過飯的趙大國,也被方便面和火腿腸的味道所折服。
一連炫了三包方便面,五根火腿腸。
其他幾個人,就像是幾天沒有吃過東西。
一碗泡面三兩口吃下去,碗里的湯喝得一滴不剩。
“好吃!我活了這么大,沒吃過這么好吃的面條。”
“大哥,這么好吃的東西,價格一定不便宜吧?”
“這還用說嘛,這年頭好吃的,有哪個是便宜的,不是要票,就是貴得離譜。”
虎子三人意猶未盡地舔著嘴角的殘渣。
不是吃不下,而是沒有了。
趙大國帶來的二十包泡面,五十根火腿腸,全部被眾人消滅。
徐良感慨道:“要不是方哥,我們兄弟這輩子,估計都吃不到這么好吃的東西。”
這句話引起了眾人的一致共鳴。
方林是什么人?
手眼通天的能人。
七十年末,擁有一套二進院的四合院。
單是這份本事,眾人幾輩子也學不了。
“方哥,什么都不說了,你怎么說,我們怎么干!”
徐良心里再無遲疑。
重新將話題回歸到修車鋪子這件事情上面。
“大國哥,你先別忙著收拾,這件事情也有你的一份。”
方林叫住準備收拾“戰場”的趙大國。
接下來的修車鋪子生意,趙大國同樣不能置身事外。
“良子,大國哥的家庭條件和你們差不多,父親因為車禍變成了植物人,母親也因此一病不起,別看他是手握方向盤的司機,日子過的,還不如普通的學徒工呢。”
方林簡單講了趙大國的家庭情況。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了解,方林確定私人經濟已經開始復蘇。
國家正式頒發私人營業許可證之前,已經出現了一小撮先富起來的人。
花了大概二十分鐘。
方林清晰講述目前的社會變化,老百姓對于計劃外消費的需求。
遍布于燕京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販,證明固有的計劃經濟即將被打破。
誕生于五十六十年代的年輕人,有著與生俱來的修理天賦。
小到桌椅板凳,大到自行車,收音機。
幾乎都能擺弄擺弄。
原因無他。
窮。
在這個商品售出概不退換,沒有售后保證的年代。
任何一類東西壞了,能自己琢磨著修,絕對不拿出去修。
即便自己修不了。
也要想方設法地找人托關系,將修理費降到最低。
修理自行車,眾人都不陌生。
所欠缺的僅僅是修自行車的專業工具和配件。
比如:輻條配件,修理輻條的扳手,散鋼珠,鋼碗,油漆,膠皮等一系列材料與工具。
這些。
方林負責給眾人搞定。
另外。
方林還會用一周的時間,手把手地教眾人如何攢車。
對于攢車,眾人同樣不陌生。
在這個各類物資嚴重匱乏的年代,個人的創造力和動手天賦被發揮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