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對公,企業對公社,對生產大隊。
這不算投機倒把,更不算非法經營。
仔細想想中間的風險,可能有,但遠沒有自己想得那么多。
理清了最重要的風險問題,劉保國臉上浮現出濃濃的笑容。
自己沒有看錯。
方林這個小家伙,果然有成為軍師,給自己出謀劃策的潛質。
當即,劉保國又問出第二個問題。
何為售后服務?
“售后服務和分期付款,屬于相輔相成的雙生子,不管是生產企業,還是銷售企業,一貫的作風是將商品交出去,接下來發生什么,都和自己沒關系。”
“我們將計劃內的農機,車輛,交給統籌分配的物資部,需求企業使用過程中,是否出現質量問題,跟咱們沒有半毛錢關系。”
“對物資部門而,情況也是這樣,將車輛出售給有需要的計劃單位,之后就是無事一身輕。”
“購買農業機械和車輛的企業,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要么自行維修,或者花錢找人維修,如此一來,就會引發出一個問題,購買企業對產品不會有任何信賴度。”
方林打了個比方。
對于一家運輸企業而,車輛來自甲企業還是乙企業,沒有任何本質不同。
如果提供汽車的甲企業,每隔一段時間會派人下去幫忙維護,保養。
運輸卡車出現故障,一通電話就會派人過來免費維修。
他日,購買汽車需要采購更多的卡車,會無動于衷任由上級隨便調撥嗎?
“不會,絕對不會!”
劉保國馬上明白方林想要表達的意思。
“如果供應企業能夠定期派技術專家,幫忙保養和維修,出現問題隨叫隨到,肯定是一直用他們的車,換了其他企業的車,對方會不會有相同的服務不好說。”
“甲企業對你這么好,免費修車,免費保養,這個時候用別人的車,臉上也說不過去。”
“干爹,您只要明白這一點,就能明白售后服務的重要性。”
放在十幾年后,售后和售前同樣重要。
而在現今的夏國,沒有一家國內企業知道售后的重要。
連什么是售后都不懂。
賣出去就是賣出去,貨一出廠,概不負責。
一直到西方企業進入夏國,將售前售后服務帶了過來,國內企業后知后覺。
售后服務除了可以增加買家對生產企業的黏性。
還有一個重要的益處,形成無形的企業品牌。
隨便去街上拉十名路人,詢問最好的進口商品是什么。
十個人里,起碼有八個會說小櫻花商品是最好的。
或許八個人,沒有一個人用過小櫻花的進口商品,為什么會說出相同的回答?
很簡單,無形的品牌影響力。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