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楚飛趙洪月 > 第166章 掉一六五章 征兆

      第166章 掉一六五章 征兆

      法器,是覺醒者的武器,這意味著只有覺醒者、或接近覺醒者的能力,才能達到最低使用要求。

      這個要求還是很高的。

      楚飛初次吸收了50克納米顆粒時就試驗過,只能延伸1厘米距離,再增加長度就會崩潰;覆蓋手指也只能覆蓋兩個指節。

      用肯定是能用的,但雞肋也是真的雞肋。

      低于最低要求,并不是說完全不能用,有時候勉強可用,就是效果會很差很差。

      這種現象在科學環境中屢見不鮮。

      而今,楚飛已經吸收了超過500克納米顆粒,思維模型的算力更超過三萬分之多,這個數據是超乎想象的,甚至是瘋狂的。很多覺醒者都沒有這樣這樣的數據。

      又因為思維模型足夠強大,楚飛構建的法器控制程序,已經達到17%的程度。

      法器控制程序和感知之風一樣,分成了六個層次。

      六個層次分別是整體代碼比例的10%、35%、60%、80%、95%、100%。

      法器程序的代碼數量和程序等級,并不能直接畫等號。

      而先前劉婷云將木馬程序放在12%的位置,也是一個很巧妙的位置——處于第二層初期。

      按照劉婷云的估計,以楚飛半覺醒者的能力,撐死也只能解析、并構建法器控制程序的10%、極限爆發一下,也難以達到11%。短時間內,12%是一個不可能達到的數據。

      因為到了第二層,法器控制程序里有一些邏輯架構,是覺醒者才有的,比如其中就有分形幾何。

      但劉婷云千算萬算也沒算到,楚飛是如此特殊。

      如今,楚飛構建的法器控制程序不僅早已經超過劉婷云的12%、甚至達到17%!

      不過到這里也算是極限了。因為接下來有幾個邏輯,已經涉及到更高級的數學,而那是楚飛暫時沒有學習的。

      與感知之風相比,法器有本質的不同。

      第一:感知之風的根基其實是我們自身的聽覺,不僅僅是耳朵,也包括身體對震動的感知、神經系統等,這是人體本身就具備的能力,無需外界導入;

      但是法器不同,人體本身并不具備這種能力,需要外界輸入基本的物理根基——法器、也就是納米顆粒。

      而外界輸入的納米顆粒,因為技術不同又有不同的“序列”,如楚飛的第11代架構、劉婷云的第12代架構等。

      第二:感知之風更成熟、更簡單。

      感知之風是在冬至日的次元空間發現的,而這個次元空間卻有限制,骨齡18周歲之內、修為半覺醒者及以下。很顯然,這是為學生準備的。

      既然是為學生準備的,入門也相對簡單,后期發展也相對容易;甚至感知之風的傳承還有“演練”,提前讓人親身感受。

      但法器和控制程序就不同了,這是從研究基地發現的,而且似乎還在繼續研究中,無論法器(納米顆粒)本身、還是控制程序,都不夠完美,還在繼續迭代中。

      卻因為末世降臨等等原因,研究中斷,導致信息和技術細節嚴重不足。

      所以法器的吸收、以及控制程序的構建,難度很大。

      但是,兩者又有相似之處:無論感知之風還法器控制程序,都很像一種操作系統。所以劉婷云和楚飛的法器本身雖然不同,但控制程序卻是一樣的。

      正因為如此,劉婷云可以給楚飛單獨設置一個木馬;

      同樣,楚飛在發現木馬后,也可以通過這個來推斷劉婷云對法器的控制情況:12%!

      就算現在有所增加,應該也不會超過15%!

      就法器驅動程序的構建上,楚飛百分百確定,自己走在劉婷云前面。

      不過為了保險起見,楚飛還是瘋狂的將法器控制程序,完善到17%,達到自己暫時的界限。

      若非這個原因,楚飛昨天就出關了。

      腦海中閃過這些念頭,楚飛深吸一口氣,準備測試法器的能力。

      500克法器,已經擁有極大的實用價值。

      首先,在楚飛的控制下,一層銀灰色的“液體”從脖頸、面頰、頭發下方等滲出。這些就是法器本體、納米顆粒。

      而后這些納米顆粒在楚飛頭腦和脖頸上凝聚一層防護、又漸漸出現細密的加強梁等結構。

      但變化并沒有停止,在結構梁出現之后,表面又出現一層細密的鱗片。

      至此,一個“雙層防護的頭盔”形成。

      而后從頭上往下蔓延,等到脖頸位置就不夠了,只能形成一層防護。

      楚飛摸了摸頭盔,很滿意的點頭。

      頭盔之所以要設計成雙層,是在材料有限的情況下,追求極限的防護。

      雙層防護,最初是在航天上應用,其中涉及到了很有趣的物理現象。

      一層2厘米厚度的鋁合金和兩層1毫米厚度的鋁合金,防護能力一樣嗎?

      答案是:后者防御更高。

      一層防護受到攻擊后,是整體受力;而兩層防御的話,第一層防御可以過濾部分沖擊,等到第二層的時候,沖擊力也許就降到閾值之下,無法擊穿第二層防御。

      其實這個也可以從數學上得到解釋:

      一層結構,大數據解構簡單,有效知識、技術含量少;

      兩層結構,大數據結構復雜,有效知識、技術含量多!

      很多時候,事情就是這么簡單粗暴。

      構建完畢,用手指敲了敲,聽到了鏗鏘的金屬聲;但稍微用力,又凹陷下去。這是用到了撓性防御,可以將沖擊力降低到極限。

      而后楚飛拿出一把三棱刺,但想了想,卻是將“頭盔”取消了,在左手手臂上構建了一層“護臂”。

      深呼吸幾次,楚飛一咬牙,右手抓著三棱刺狠狠地扎到手臂上。

      測試,就要進行破壞性測試,只有這樣的實驗結果才是最精確的。

      鋒利的三棱刺直接扎穿了護臂,但僅僅深入血肉不到一厘米就被擋住。

      楚飛立即激活蝶變法術,恢復傷口;同時也回收了法器的納米顆粒。

      但回收后,卻發現皮膚表面有細微的銀白色痕跡,主要集中傷口周圍。

      楚飛用手指摸了下,若有所思:這應該是損壞的納米顆粒。

      納米顆粒并不是堅不可摧的,其硬度只有99——距離金剛石硬度的100還差一點。

      不要小看這一點,當物質屬性逼近極限的時候,一點屬性的差距,性能可能差距5%、10%、乃至更多。

      “所以最終測試結果和結論是:

      第一,損失了一點點納米顆粒,連一毫克都沒有,完全可以忽略。

      但如果長時間使用,必須不斷補充納米顆粒才行。看來,這是一種另類的高科技耗材。

      第二,防御力雖然不錯,但并不足夠理想,應急可以,卻不能作為依仗。

      顆粒的硬度雖然達到99,但并不代表構建的產物硬度也能有99!

      而且維持法器是有能耗的。

      第三,金剛石的硬度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并不強大。

      眼下這把特殊材料的匕首,硬度就超過鉆石的了。還有什么原子陣列材料、碳納米管符合材料等等,硬度都超過金剛石。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