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師折月覺得從這件事看來,只怕道祖和皇族的關系沒那么簡單。
白稚仙當初能屠一個城池為她報仇,只怕也沒有那么簡單。
她問白稚仙:“你這個玉璽到底是哪里來的?”
白稚仙攤手:“我真的不記得!”
師折月發現跟他說這些事,基本上就一直在說廢話。
她嘆了口氣,這貨平時看著囂張厲害,心卻大的不得了。
寶庫里放著一個玉璽,也從來不會多看一眼。
師折月不再和他討論這件事,她伸手打開盒子,想看看里面放了什么。
盒子打開后也里面只有一個和拇指大小的紅色石頭。
那塊石頭和師折月記憶里的南紅很像,瑩潤透亮,散發著溫和的光茫。
師折月伸手將石頭取了出來,左看看右看看愣是沒能看出什么端倪來。
她問白稚仙:“你認識這東西嗎?”
白稚仙回答:“不就是一塊紅寶石嗎?”
師折月:“……”
她覺得她白問了,這個東西怎么看也不是紅寶石啊。
她問道:“你是不是把所有紅色的寶石都叫紅寶石?”
白稚仙不答反問:“難道不是嗎?”
師折月:“……”
她就知道是這樣!
白稚仙活著的時候是一國皇子,他的地位雖然有些尷尬,那也是高貴的一國皇子,身邊不缺珠寶。
他死后成為強大的鬼王,各種珠寶要什么有什么,他也不會去管這些珠寶是什么品種,好看的就收在身邊。
而好看的寶石大多都品階很高,十分昂貴。
師折月懶得理他,拿起那塊紅色的寶石仔細看了看,卻發現上面好像有字。
只是那字實在是太小了,根本就看不清。
師折月想了想,取過一根蠟燭,她將蠟燭和那塊紅色的寶石保持著一段距離,很快上面的字就投影在墻上。
白稚仙夸她:“你真聰明!”
師折月一邊調整寶石和蠟燭的距離一邊道:“這個原理太簡單了,當不得夸。”
她找到最合適的距離時,看清楚了上面的字。
她念道:“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白稚仙問:“什么意思?”
師折月的眉頭微微皺了起來:“這是《道德經》第十六章里的話。”
“意思很好理解,知道生命的規律后就能包容接納,包容接納之后就能公正對待這些事物……”
她說到這里有些不解地道:“這句話并不算稀奇,為什么會放在這么隱秘的地方?”
“放在這里,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意思?”
白稚仙若有所思地道:“有沒有一種可能,千年前《道德經》還沒有傳播開,而這一段有什么特殊的含義?”
師折月搖頭道:“整本《道德經》約五千余字,字字珠璣。”
“這段文字比起那些廣為人知的片段,其實不算寫得最好的。”
“就算是要從《道德經》里挑選一段文字的話,又為什么是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