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你這個要求,呵呵,就有些過分了哈。”
劉天誠斟酌了一下詞句,最后還是用了一個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法。
高凡聽到劉天誠這樣說,笑了笑,說道:“劉縣長,啊不,要不我叫您劉伯伯吧,您看可以嗎?”
“你難道還不應該叫我劉伯伯嗎?”劉天誠裝出一副慈祥長輩的樣子,心里卻在嘆息,這個小年輕不簡單啊,一個稱呼就把我的矛頭給帶歪了。
劉天誠剛才說高凡的要求過分,這個詞可以理解為指責,也可以理解為調侃,取決于雙方的關系。
從劉天誠的本意來說,是更偏向于指責的。他想讓高凡知道,這個要求超出了滄塘縣的容忍范圍,如果高凡識趣的話,就應當麻溜地滾蛋了。
但高凡卻在這個時候要求改變稱呼,稱劉天誠為伯伯,相當于打私人感情牌。如果劉天誠接受了這個稱呼,那么他說的過分一詞就可以理解為熟人間的調侃,高凡也就贏得了一個狡辯的機會。
劉天誠能不接受“伯伯”這個稱呼嗎?
答案是否定的。
人家自稱是晚輩,你如果來一句“你有什么資格叫我伯伯”,或者“我當不起這個伯伯”,那就是當面打臉了,下一步就是不死不休的局。
高凡是個小孩子不假,但這個小孩子做成了一家年創匯5000萬美元的民營企業,他的背后還有鄭立農、徐盈這樣的部級、廳級領導。他的老爹因為他的緣故而平步青云,現在已經是與劉天誠平級的干部了,很大概率會在幾年內再進一步。
這樣一個人,是你可以隨便打臉的嗎?
“劉伯伯,我想問一個數據,滄塘縣去年的工業總產值是多少,財政收入又是多少。”高凡問道。
劉天誠不知道高凡為什么突然問起這個,不過還是回答道:“去年全縣的工業總產值是1.2億元,財政收入是1800萬。其實你是知道的,這1.2億的工業總產值,其中一半是滄海化肥廠和你們滄化科貿公司貢獻的。在化肥廠改建之前,縣里一年的工業總產值還不到6000萬。”
滄海化肥廠年產尿素4萬噸,加上其他的一些副產品,年產值是2000多萬。
滄化科貿的兩個產業中,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生產分別落戶在延秀和武源,按屬地原則,其產值無法計算在滄塘縣,計算在滄塘縣的只有化學清洗劑的生產。
去年滄化科貿出口日本和東南亞的化學清洗劑產值是1000多萬美元,按匯率換算相當于大約3000萬元人民幣,再加上國內的銷售,總額接近了4000萬。
兩個數字加起來,就是6000多萬,占據了滄塘縣工業總產值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