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你就錯了。”
李經理認真的為葉青青分析道:“我在百貨大樓干了那么多年,對那些顧客的心理也算是琢磨了八九成。”
“女人嘛,誰會嫌自己桌上的化妝品太多?”
“只要她們消費得起,就一直會買下去的。”
“你是女人,你應該很了解才對啊,怎么會說出這種話來?”
葉青青聽的一愣一愣的。
不是說八十年代很窮嗎,怎么一個個都那么財大氣粗?
她突然想起一個細節來了。
這年頭米面都便宜的嚇人,一把花生也就兩三毛錢。
就算是做成袋裝的瓜子,最多也就四毛錢。
這就給葉青青造成一種錯覺,一個人一個月幾塊錢就夠花銷了。
可她記得當初她把口紅定價成一塊五時,那些女大學生臉上沒有任何猶豫,說買就買。
甚至有的人還會一連買好幾個,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
那時候她還以為,是這些女大學生考上大學不容易,家里多給了點生活費。
可直到這時葉青青才醒悟過來,海大學校不是個個例。
八十年代也沒她想象的那么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是挺好的。
李經理并不知道葉青青心中的想法,在一旁繼續說道:“咱們國家有很多地區到現在都很窮,聽說某些鄉下地方至今都是六七十代的物價呢。”
“可咱們海城不一樣,你看這滿大街的外國人就知道了,咱們海城發展的有多好。”
“如果再像以前那樣摳摳搜搜,一家人一個月守著那幾塊錢過日子,那咱們國家不是發展了個寂寞嗎,一點進展都沒有。”
“葉同志,你說是不是?”
“沒錯沒錯。”
葉青青趕忙點頭,朝自己頭上拍了一下。
她可真是個黃魚腦子,城里和鄉下完全是兩碼事。
可惜她的思維一直被固定住了。
再加上她整天不是學習就是琢磨怎么賺錢,很少出來走動,一點都沒意識到海城和其他地方的不同。
就拿人們的穿著來說,鄉下的人至今還穿著帶布丁的衣服,一雙鞋恨不得穿十年都不帶換一雙的。
可海城的人呢,衣服雖不至于光鮮亮麗,但整潔干凈,帶補丁的幾乎見不到。
尤其是那些時髦的女大學生,好多都燙頭呢。
葉青青記得之前她看過理發店的價格,燙一次頭五塊錢,可選擇的發型樣式也不多。
與其說這里是八十年代,倒還不如說是九十年代呢。
大街上隨處可見摩登女郎,一個個腳踩高跟鞋,畫著精致的妝容,頭發也不再是標志性的短發或麻花辮,而是變成了一個個時尚的燙發或盤發。
葉青青突然又想起一件事來了。
“李經理,你家里有電視機嗎?”
“當然。”
他點點頭,“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可能連電視機都買不起?”
這話王葉青青心上狠狠的插了一刀。
李經理當然買得起了,他畢竟是百貨大樓的經,算是這個年代里比較有錢的存在了。
但葉青青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