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大學后,顧景赫和宋今禾在清平鎮的日子依舊忙碌而充實。他們的善舉在鎮上持續發酵,越來越多的人受到感染,紛紛加入到建設家鄉的隊伍中來。
有一天,鎮上來了一位年輕的支教老師,名叫林曉。她滿懷熱情地投身到鎮上小學的教育工作中,然而,面對簡陋的教學設施和匱乏的教學資源,林曉感到有些力不從心。顧景赫和宋今禾得知后,主動找到林曉。
“林老師,我們知道你在為學校的事情發愁,你放心,我們會盡力幫忙的。”宋今禾真誠地說。
林曉眼中閃過一絲驚喜:“真的嗎?太感謝你們了!這學校缺的東西太多了,我都不知道從哪兒開始。”
顧景赫笑著拍了拍胸脯:“林老師,你列個清單,缺啥我們想辦法。孩子們的教育是大事,不能馬虎。”
在顧景赫和宋今禾的帶動下,鎮上的居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很快就為學校籌集到了一批新的桌椅、圖書和教學用具。學校的教學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不少。
然而,平靜的生活再次被打破。鎮外的一家大型企業看中了清平鎮的一塊地,想要在這里建廠。這本是一個促進經濟發展的機會,但企業提出的一些條件卻可能會對鎮上的環境造成破壞。
“這可不行,我們不能為了一時的利益,毀了我們生活的地方。”顧景赫堅決地說。
宋今禾也點頭表示贊同:“對,我們得想想辦法,既能讓企業發展,又能保護好我們的環境。”
于是,顧景赫組織鎮上的居民,與企業代表進行了多次談判。
“我們歡迎你們來投資建廠,但必須采用環保的生產方式,不能污染我們的土地和水源。”顧景赫在談判桌上堅定地說道。
企業代表有些為難:“這樣成本會增加很多,我們的利潤就少了。”
宋今禾接著說:“我們可以在其他方面給你們提供一些便利,比如勞動力支持、稅收優惠等,但環保這一點,沒得商量。”
經過艱苦的談判,企業最終同意了他們的要求,采用了先進的環保技術進行生產。清平鎮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保住了綠水青山。
隨著時間的推移,顧景赫和宋今禾漸漸老了,但他們的身影依然活躍在鎮上的各個角落。他們看著清平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變得越來越好,心中滿是欣慰。
“顧大哥,你說我們這一輩子,是不是沒有白活?”宋今禾靠在顧景赫的肩頭,輕聲問道。
顧景赫微笑著看著遠方:“當然沒有,我們一起經歷了這么多,看著鎮上的孩子們有學上,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還有什么比這更值得的呢?”
他們的愛情故事和為鎮上所做的一切,成為了清平鎮的傳奇,代代相傳。而他們也將繼續守護著這片土地,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