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里,林院士和他的團隊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疲憊和焦慮。
「怎么樣?小楚,數據處理得怎么樣了?」看到楚風風火火地沖進來,林院士放下手中的資料,眼中閃過一絲期待,但語氣中更多的是擔憂。
「已經…已經處理好了!」楚平復了一下激動的心情,盡量用平靜的語氣說道。
「什么?!」
「處理好了?!」
實驗室里頓時炸開了鍋,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要知道,這可是困擾了他們團隊整整三個月的難題啊!
「小楚,你別開玩笑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一個戴著厚厚眼鏡的研究員忍不住說道,語氣中充滿了懷疑。
楚沒有理會眾人的質疑,他徑直走到電腦前,打開了自己的模型文件。
隨著模型的加載,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復雜而又精美的三維結構圖,各種顏色代表著不同的參數和變量,整個模型就像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品,充滿了科技感和未來感。
「這…這是你做的?」林院士看著屏幕上的模型,眼睛瞪得像銅鈴一樣大,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團隊里的其他人也都像被施了魔法一樣,一個個目瞪口呆地看著屏幕,大氣都不敢出。
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復雜、如此精美的數學模型,更讓他們震驚的是,這個模型竟然出自一個實習生之手!
「這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之前那個質疑楚的研究員激動地喊道,「這模型的復雜程度已經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圍,你…你是怎么做出來的?」
楚沒有說話,只是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自信的笑容。
他開始操控電腦,將模型的計算結果一一展示出來。
隨著數據的滾動,屏幕上顯示出一條條曲線、一個個圖表,這些數據完美地解釋了實驗中出現的各種現象,甚至連之前那些被忽略的細節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釋。
「天哪!這…這簡直就是奇跡!」
「太不可思議了!這模型簡直完美!」
實驗室里再次響起了驚嘆聲,這一次,沒有人再懷疑楚的能力,他們都被這個年輕人的才華深深震撼了。
林院士的目光緊緊地盯著屏幕,他的呼吸變得急促起來,雙手也不自覺地顫抖著。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材料學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個模型的價值,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計算結果,更是一把打開未來科技大門的鑰匙!
「小楚…」林院士的聲音有些沙啞,他深吸一口氣,強壓住內心的激動,「這個模型…能…能計算出最優解嗎?」
楚微微一笑,他知道,這是最終的考驗。
他手指飛快地在鍵盤上敲擊著,一行行代碼如同精靈般跳動著,將整個模型推向了最終的計算階段。
時間仿佛在這一刻靜止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等待著最終的結果。
終于,屏幕上出現了一行醒目的數字:
「最優解:元素濃度%,電解電壓,電解時間36分鐘……」
「成功了!我們成功了!」
「哈哈哈!我們終于找到答案了!」
「這下好了,我們終于可以開始下一步的研究了!」
團隊成員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每個人都充滿了干勁。
楚看著眼前這群激動的科學家,心中也涌起一股成就感。
「好了好了,大家先靜一靜!」林院士壓了壓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小楚的模型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模型的預測,重新設計實驗方案,爭取早日制備出性能優異的鈦合金!」
「是!」眾人齊聲應道。
接下來的幾天,整個團隊都進入了緊張的實驗階段。
根據楚提供的數學模型和實驗數據,他們對實驗流程進行了重新設計,并對材料配比進行了精確的調整。
「小楚,你看這樣可以嗎?」林院士指著實驗方案中的一處參數問道。
楚仔細地看了看,「我覺得可以再降低一點,模型預測在這個濃度下,石墨烯的性能可以得到更好的發揮。」
林院士點了點頭,「好,就按你說的辦!」
經過反復的實驗和調整,他們終于成功制備出了一種新型鈦合金。
這種鈦合金表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涂層,在燈光下反射出奇特的藍光,就像一塊來自未來的金屬。
「這就是我們制備的新型鈦合金?」一個年輕的研究員好奇地問道。
「沒錯,」林院士拿起一塊樣品,「這可不是普通的鈦合金,它摻雜了石墨烯、溶液以及少量材料pvapvc,經過特殊的工藝處理,才能形成這種獨特的涂層。」
「pvc?那不是做塑料的嗎?」另一個研究員驚訝地問道。
「沒錯,」林院士笑著解釋道,「這就是小楚模型的精妙之處,通過添加少量的材料pvc,可以有效地提高涂層的韌性和強度,從而大幅度提升鈦合金的整體性能。」
「太神奇了!這簡直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啊!」
為了測試這種新型鈦合金的性能,他們進行了一系列嚴格的力學測試。
「抗拉強度測試開始!」
隨著測試儀器發出嗡嗡的轟鳴聲,數據開始在屏幕上跳動。
「100mpa…200mpa…300mpa…」
數據不斷攀升,很快就突破了普通鈦合金的極限。
「500mpa…600mpa…」
「我的天哪!這抗拉強度也太恐怖了吧!」一個研究員忍不住驚呼出聲。
「還沒結束呢,繼續!」林院士緊緊地盯著屏幕,眼睛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700mpa…800mpa…」
數據最終定格在了一個驚人的數字上:
「840mpa!抗拉強度增幅達130%!」
實驗室里頓時鴉雀無聲,所有人都被這個數字震撼得說不出話來。
僅僅是改進涂層,竟然就能讓鈦合金的抗拉強度提高一倍多,這簡直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快!快進行楊氏模量測試!」林院士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這種新型鈦合金的極限在哪里。
楊氏模量是衡量材料硬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測試結果很快出來了:
「300gpa!楊氏模量提高了3倍!」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