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進了堂屋,見到堂屋里還有不少熟人,互相見了禮。
周、陸、柳三位掌柜的之中,陸掌柜的他們算是比較熟悉,另外,劉夫子也在此,倒是叫他們很是意外。
“劉夫子,您也來了。”
若不是上元節那晚在望江樓見到劉夫子和杭書珩在一起,他們還真想象不到,劉夫子與杭書珩能有什么交情。
“許久不曾相見,不知劉夫子您如今在哪個書院教書?”
劉夫子笑笑,還沒說話,杭書珩便率先介紹了,“劉夫子如今是我們村里小學堂的夫子,在給我們村里的孩子們啟蒙。”
“小學堂?你們村里都有小學堂了?”
“我瞧著山頭那邊有許多嶄新房屋,都是新建的吧?杭書珩,那邊該不會就是你們村里的小學堂吧?”
若是的話,那他們村的這個學堂,可就不小了。
“那倒不是,那邊山腳下的是作坊,山上是莊園,日后莊園建成,還望諸位多多捧場才是。”杭書珩大概與他們說了一些作坊和莊園的事情。
“那是自然。”幾人拍著胸脯保證。
他們都是家中小有資產,結伴外出游玩也是常有的事,待這里山上的莊園建成,他們日后時常來捧個場都不是難事。
說完作坊和莊園的事情,幾人又將話題拉回到小學堂的事情上。
“那個,杭兄,你們村的小學堂收不收外來的學子啊?”一個人發問,幾個人便眼巴巴地看著杭書珩。
不是說劉夫子如今在給村里的孩子們當啟蒙夫子嗎?正好他們家里都有適齡的娃,都是到了要開盲的年紀了。
杭書珩先是和劉夫子互視了一眼,再又看向他們,“怎么了?為何這樣問?”
方才發問的那人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我這不是想著我家那小子到了可以上學堂的年紀了,我尋思你們這邊若是收的話,給送來這邊跟著劉夫子學。”
“沒錯,杭兄,若是可以,我也打算將我兒子給送來。”李成安點了點頭說道。
另外幾人也跟著一個勁地點頭附和,表示他們也是這么個意思。
當初上元節,劉夫子在望江樓以一首詩贏得了第二的名次,可見是有真才實學的。
他們這輩子讀書不上不下的,是指望不上了,若是自己的孩子能跟著一位好的夫子學,沒準還能成才。
杭書珩稍微遲疑了一會,說道:“小學堂也是今年開春了才開始招收學子的,并不拒絕外來的學子,但你們把孩子送到這里,是不是不太方便?”
畢竟,縣城里也有不少這種專門負責給孩子開盲的書院,他們也不是交不起束修的人家,實在沒必要舍近求遠。
除了李成安家住在縣城周邊的鎮上,其余幾人全都是縣城人士,家中都有在做些買賣,是有點積蓄的。
“嗨!我們這不是沖著劉夫子來的嗎,杭兄,你就說吧,能不能行,能行的話,回頭我就將我家里那小子給送來。”
“這、這得問問劉夫子的意思,畢竟他才是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