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代表的是一個人的身份,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今天就不罰你們了,我現在把你們每個人的名字都告訴你們,下次再忘了的話,那可就要受罰了哦!”
幸好當初記名冊時,因為大多數孩子的大名都是新取的,因此每一個大名的旁邊都有標著他們的小名。
宋甯一個一個地念完,總算將所有孩子們的名字都教給了他們,讓他們今日內記牢了,明日來上學的時候,她還會再點名的,到時候若是誰再忘了自己的大名,那可就得打手心了。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適應自己的大名,宋甯勒令所有人,在學堂里都得使用大名,不得再喊小名。
包括揚揚等人,宋甯也都統一地喊他們的大名。
第一堂課,便就這樣,在宋甯的講道理立規矩當中,結束了。
孩子們有半刻鐘的自由活動時間,一宣布下課,便撒丫子地往外跑去,不抓緊時間去玩,待會又得上課了。
劉夫子旁聽完一堂課,感觸頗深,同時對宋甯深感佩服,朝她作揖道:“宋夫子,劉某受教了,你是怎么想到這一點的?”
關于孩子們能不能記住自己的大名這個問題,他還真就從未考慮過,若沒有宋甯今日這一出,只怕他日后教書教到一半的時候,點名提問時,才會發現大多數孩子根本連自己叫什么都不知道。
“孩子們從小都是什么二狗啊,狗剩啊,大毛、二毛這樣被人叫著,已經記憶深刻了,突然有了大名,不適應也是正常的。”
說到這里,宋甯突然笑了,“你信不信,不止是孩子們,也許連他們的父母,都不一定記得孩子剛取的大名。”
劉夫子沉默了,若是在這之前,他肯定是不信的,但經過這第一堂課之后,他信了。
俗話說,有臥龍的地方,就會有鳳雛。
有了第一堂課的經驗,第二堂到了劉夫子的課,他也就不急著一上來就開始教書識字了,而是將每個孩子的大名寫在一張小卡片上,然后發放到孩子們的手中。
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們認得自己的名字。
這些小卡片,其實就是竹片,是宋甯從水生他們小作坊的廢料中收集出來的,裁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卡片,想著這些小東西放在小學堂里面總能用得著。
這不,才第一天就派上用場了,用來做名字卡,再適合不過,還不會像薄薄的紙片一樣容易皺褶或撕破。
下課后,劉夫子大贊宋甯有先見之明,他覺得,自己操的心,和她比起來,實在是少得可憐。
“廢物利用嘛!”宋甯笑著回了一句。
她之所以會收集這些小東西,完全是從前世帶過來的一個啟發。
遙想前世,許多幼兒園里的幼師都有這種習慣,為了給孩子們上手工課,把一切能利用的資源都利用了起來,什么紙盒紙杯水瓶子,凡事能用來做手工的都收集起來。
這個時代的紙,對于尋常人家來說,還是比較珍貴的,這么多孩子,若是每人寫個名字,就要用一張紙,那就太浪費了,用這個小卡片,正好。
小學堂里有一個雜物間,專門用來存放一些雜物或者孩子們活動時使用的玩具的。
這種小卡片就存了好多在里面,除了小卡片,還有不少的小木頭塊,用來搭積木,開發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最合適。
上午的最后一堂課,是體能課。
由于王大娘的七七未過,王進暫時還不便出門,武夫子便由柴五叔暫代。
面對著柴五叔那張不茍笑的臉,孩子們比先前上的兩堂課更老實了,一個個都好好地排著隊,誰也不敢私底下亂說話。
柴五叔讓揚揚他們幾個給其他孩子們做熱身運動的示范,然后再讓他們手把手地帶著全班人做了起來。
做完一套熱身運動,再圍著院子跑兩圈,一堂課便結束了。
一個上午,也就在孩子們新鮮而興奮中度過。
放學后,一個個都像出籠的神獸一般,每人捧著一張名字卡,撒歡地跑出小學堂,往各自的家里跑回去。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