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打工人林超一樣,因《螢火蟲》這首歌感觸不已的聽眾有許多。
此時的歌曲評論區,許多人都在發表著自己的感想。
“好溫暖的一首歌。”
“奇怪,明明是一首兒歌,怎么我一個大人聽哭了。”
“聽著這首歌,莫名的就感到一種溫馨和寧靜。”
“虞采薇的聲音太溫柔啦,聽得我心都醉了。”
“這首歌,莫名地就讓我想起小時候夏天村子里的院落,晚上天氣有些涼爽,耳邊傳來蟬鳴的聲音,大人坐在一起聊天,我和姐姐在追著螢火蟲...”
“唉,太懷念童年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了,現在在城市沒有再見過螢火蟲,童年也再回不去了。”
“當一個地方的螢火蟲沒有了,那就是沒有了,因為螢火蟲不會遷徙。現代城市,適合螢火蟲生存的環境越來越少,生活也是一樣,年少時期的快樂,是最難能可貴的,大家還是要珍惜當下啊。”
與此同時,上京市。
牧小白是一名樂評人,也在聽《童年》這張專輯的兩首新歌。
作為一名科班出身的樂評人,牧小白的專業知識是過關的,不過因為資歷、沒有什么特點等原因,目前他的人氣并不高,只經營著一個粉絲不到5萬的微博賬號。
其中,這也和他比較有“底線”有關。
像其他一些做得好的“同行”,要么就接商單無腦硬吹,要么就故意樹敵引戰以此博流量,又或者用“表演式”的浮夸反應來迎合觀眾...
牧小白是有幾分“傲氣”的,他覺得,這些都脫離了音樂本身。
在他看來,藝術本身并無絕對高低之分,但技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