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電影院,影評人李泰勇有種恍惚的感覺,還沒有完全從方才的情緒的抽離出來。
身旁,有看同一部電影的觀眾,正在臉色激動地議論著影片的劇情。
“哎呀真的是,這劇情哭死人了...”
“我的隱形眼睛都哭掉了!”
“最后全家聚餐,德秀獨自對著父親遺像說話那一段,真的讓人淚崩了啊。”
“什么啊,居然是這么好哭的電影,真的是完全沒有一點心理準備!”
“男主德秀的演員演得太好了啊,完全被他給吸引住了!”
“好像是華夏的影帝!放在韓國,絕對是忠武路演員的級別吧!”
“以前爺爺總是念叨以前那一輩有多苦,我感受不到,原來他們是這么過來的...”
旁人的議論傳入耳中,李泰勇這才反應過來,加快了腳步往家里的方向趕。
這部影片的質量好壞與否,已經不需要討論了,觀眾的反應就是最好的證明。
可以預見,其票房肯定是要大爆的。
他現在要做的,是抓緊時間把影評給寫出來,現在是爭分奪秒的時候,每早一分,熱度就要大一些。
當天下午,一片關于《國際市場》的長文影評出現在網上。
半輩子的諾:一名男人如何托起一個時代中家庭的靈魂?
“葉知秋編劇、樸正賢導演的《國際市場》,以極其細膩的筆觸與細節,勾勒了一個男人的一生,同時也映照了整個時代的歷史...”
“從青年礦工到耄耋老人,黃正民貢獻了影史最偉大的跨年齡表演之一。青年時期佝背扛煤袋的塌腰姿態,在老年演化為永久性脊柱彎曲;舞會上初見英子時憨拙的踢踏舞步,六十年后變成天臺上攙扶老伴時的機械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