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后悔了
    時如逝水,轉眼到了八月二十四,蕭懷灃宴請他大舅舅的日子。
    大舅舅與舅母欣然赴約。
    駱寧的風寒差不多痊愈,蕭懷灃嘴上的傷口脫痂,還留下一個淺淡痕跡。
    大舅舅、大舅母恍若不覺,不多問。
    宴席設在雍王府的花廳。花廳不遠處,有個小小竹林,竹林后面還有個涼亭,盛夏納涼之用。
    幾名樂伎在涼亭撫琴吹笛。
    樂聲遠遠傳來,清幽動聽,格外雅致。
    大舅母崔大夫人是郡主,享受慣了,很喜歡這種情調,連夸了駱寧:“阿寧很會布置。”
    “款待舅舅、舅母,豈能馬虎?要不是舅舅、舅母厚愛,我們做晚輩的,哪里請得動?”駱寧笑道。
    崔大夫人一直很喜歡她。
    別看駱寧出身門他后悔了
    他把那日坤寧宮的事,全部說給了大舅舅、大舅母聽。
    與崔家得到的情報,還是有些差距的。
    比如說,崔氏不知道處死了兩名宮婢,是因為她們容貌相似、互換身份涂毒。
    還以為僅僅是知情。
    而朝槿姑姑,無疑是做了鄭皇后的替死鬼。
    “太后想要內廷安穩,不拖前朝的后腿,一直輔佐鄭氏。”崔大夫人聽完了,忍不住感嘆,“其實這樣不好,鄭氏經歷的風雨太少了。”
    又有意對蕭懷灃說,“太后從不敢放手,生怕事情離了掌控會壞。對皇帝、皇后那兩口子,她溺愛太過了。如此一來,對辰王、魏王和你是不太公正的。”
    崔將軍沒說話。
    崔大夫人這句話,說得一點毛病也沒有。
    太后為了朝局,的確是手把手教皇帝兩口子。
    她是做踏腳石,而不是做掌控全局的人。所以皇帝兩口子不是傀儡,而是躲在太后羽翼下無法成長的小雛鳥。
    太后勞心勞力。
    為何會這樣?因為皇帝是嫡長子,可他并不適合做皇帝。他的身體健康、他的智慧謀略,都不足以支撐他坐到皇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