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極其尖銳的問題,林清源沉吟片刻,并未回避,坦然回道:“臣以為,先帝放棄的是道義虛名,追求的是更長遠的目標。”
“行此非常之事,固然留下了背信的污點,但卻因此瓦解了蜀軍斗志,避免了長期戰爭帶來的更大傷亡。”
“天下一統的進程加快,無數將士與百姓因此得以活命。先帝以個人聲名為代價,換取家國天下的早日安定,奸計之中也有道德所在。”
李徹聞哈哈大笑:“先帝若在天有靈,定會喜歡你!”
他站起身,在殿內踱了兩步,再次感嘆:“這魏訓也不錯,有殺父之仇,卻能跳出私怨,以蜀地大局為念。”
想到這里,李徹收集人才的癖好又發作了。
“朕真想讓他入朝為官,他若肯來,朕直接給他個三品大員!”
隨即,李徹心念已定,對林清源道:“給魏訓的回信,就由你來執筆。”
“你替朕告訴他:蜀王之位,絕無可能!”
“朕非但不答應他的條件,還不允許他和羅月娘繼續留在蜀地,待投降之后,必須舉家遷入京師!”
李徹嘴角勾起笑容:“一個治國安邦的能臣,一個驍勇善戰的巾幗將軍,正該來朝廷揚名立萬,窩在家里有什么出息?”
“臣,遵旨!”林清源躬身領命。
隨后立刻走到一旁,也不拘束,直接跪坐在地面上。
從懷恩手中取過紙筆,略一思忖,便奮筆疾書起來。
他這樣的小官,自然是不可能在宣政殿有專屬座位的。
李徹看著他這般,不禁微微蹙眉,對身旁的懷恩吩咐道:“去給林檢討搬個座來,以后這個座位就設在此處,不必撤了。”
懷恩聞心中一震,連忙應喏,隨后親自搬來一個錦墩,輕輕放在林清源身旁。
林清源正寫到關鍵處,感受到身旁動靜連忙停下筆:“臣,謝陛下隆恩!”
李徹笑著擺了擺手:“專心寫你的。”
懷恩垂手退到一旁,再看向林清源的眼神,已然大不相同。
他原本以為,陛下最看重的是出身寒微的狀元張謙,對這位才學似乎更勝半籌的探花,心存些許制衡之意。
如今看來,自己完全猜錯了。
一個剛剛入仕的臣子,竟能在天子殿下擁有一個專屬座位,這是何等的圣眷!
或許陛下最看好的,另有其人。
林清源性子雖清冷灑脫,但感受到李徹的發自內心的體貼,心中也不由得涌起一股暖流。
他重新落座,再提筆時,筆鋒也沾染了幾分快意。
文思愈發泉涌,一封才華橫溢、情真意切的回信,在他筆下漸漸成形。
然而,世間事往往計劃趕不上變化。
當信使歷經跋涉,將這封書信送達蓉城時,看到的卻是滿城縞素。
魏訓,沒能等到他試探的答案。
就在信使抵達的數日前,這位支撐蜀地的父母官已是油盡燈枯,溘然長逝。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