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王爵封號、宗室待遇,我均可保留。”
“但你絕不能再就藩晉國,朝廷會派遣流官治理地方。”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晉王竟淡然一笑,仿佛早已料到:
“即便六弟不提,為兄也無意再做那割據一方的藩王了。”
他語氣轉沉,眼中閃過一絲銳利之色:“我乃大慶皇子,此番回晉,不為爭權,只為報這父兄血仇!”
一旁的朱純、霍端孝等人聽得心急如焚,不斷向李徹使眼色,暗示此舉風險極大。
李徹卻仿佛渾然未見,只是凝視著晉王的眼睛。
片刻后,緩緩點頭:“好,我信你。”
他確實覺得此刻的晉王值得信任,但身在其位,不可能將國家大事完全寄托于個人的信任。
他之所以最終同意放晉王回去,更是出于全局的戰略考量。
慶帝布下此局,正是為了讓所有潛在隱患浮出水面,再由奉軍一掃而空。
若晉王日后果真心生異志,擁兵自重,那時再發兵平定便是。
總好過此刻將他強留身邊,逼得晉商勢力轉入地下,日后處處掣肘。
“既然如此,三哥此去,眼光不妨放長遠些。”李徹開口道,“不要只盯著晉地一隅,若有可能,將秦地也納入我們的陣營。”
秦晉兩地毗鄰,風俗相通,素有‘秦晉之好’的傳統。
秦王已死,秦地本就由慶帝的心腹舊部實際控制,李徹早已將其視為可爭取的力量。
秦人驍勇善戰,是極佳的兵源之地。
若能再得到晉商的財力支持,牢牢掌控這兩地,則整個北方大局可定。
晉王顯然也深思過此事,立刻應道:
“六弟與我所見略同,此番歸晉,我便會立即著手聯絡二哥的舊部,整合資源,厲兵秣馬。”
“只待你奉軍主力南下之時,便可東西呼應,共擊逆賊!”
“此行艱險,三哥可需要什么幫助?”李徹問道。
“只需平安抵達晉地便可,余下之事,我自有分寸。”晉王顯得胸有成竹。
李徹了然,目光掃過身后眾將,最終定格在曲近山身上。
“老曲。”
曲近山心中輕嘆,已然猜到使命,只得應聲出列:“殿下。”
他雖更愿追隨李徹左右征戰,但王命難違。
“你即刻挑選五十名精銳騎兵,護送晉王殿下返回晉國。”
“抵達之后,你便暫留晉王麾下,助他一臂之力,整軍經武,鞏固防務。”
李徹下令道。
曲近山拱手領命:“喏!”
隨即轉向晉王,抱拳道:“末將曲近山,往后還請晉王殿下多多指教。”
晉王客氣回禮:“曲將軍重了,一路有勞。”
安排既定,晉王看向李徹與李霖:“既然如此,你我兄弟便再同路一程,之后我便北上。”
李徹卻搖了搖頭:“恐怕我們現在就要就此別過了。”
晉王詫異:“六弟不即刻北返奉國?”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