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王殿下高興的起身,走來走去,樂呵呵的道:“將銀票與賬目都準備好,下午,我要送去給父皇。”
忽然,賈環說道:“殿下,賬目就不用拿去了,拿銀票去就行了,除非皇上要看。”
韓王殿下根本不問為何,直接答應了。
賈環又道:“殿下,不用分開另送,今日,就將你準備的年禮,銀票您親自拿著,一起送給皇上,要親自呈上去。”
大雍朝年底,皇子都要給皇上送年禮。
內務府也需要給皇子發放年例。
總體來說,皇子給皇上送的年禮,是表達孝義,盡皇子禮節。
內務府給皇子發放年例,是銀子與供養,是支撐皇子府運轉與開銷的最低保障。
(以康熙年間為例,皇子送禮講究精致合規,大體以吉祥書畫與玉器,擺件為主。
內務府發給皇子的是銀兩,親王一萬兩,還有皮毛幾十張,綢緞一百匹,宮廷糕點、酒品、精致炭薪,琺瑯器、瓷器、古瓷,還有各種肉類、米面油。)
皇子按照身份不同,一般給皇上獻一千兩到五千兩的年禮,沒有太子的情況下,長子應該獻禮最多的。
各皇子,能從內務府拿到年禮銀子加上各種禮物總值,有一萬兩至兩萬兩的禮物。
韓王殿下是幼子,獻給皇上的年禮,籌備兩千兩左右就行了。
…………
乾清宮內,皇上與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還有大理寺卿、都察院幾位重臣,包括林如海在商議政務。
國庫已經空了,皇上與諸位大臣愁眉苦臉,焦頭爛額。
皇上問道:“海關司的稅銀,還沒到嗎?”
海關司收的稅銀不少,雖然海邊僅開關了半年,差不多有八十萬兩稅銀。
只是今年冰雪來的太早,十一月底,外面的河道就覆上薄冰。
送稅銀的船,卡在河道半道動不了,海關司急報進京后,才調附近兵馬換馬車去,改走陸路。
戶部尚書道:“回皇上,幾日前,才下令附近的兵營護送銀兩進京,按日子算,現在剛剛開始離開河道,走陸路,如果順利的話,七八日,應該能到京城。”
順利,是指路上別遇到再下大雪,冰封大路,可就寸步難行,別說七八日,半個月也到不了。
怎么可能寄希望,冬季一路北上,都遇不上下雪天?
過年朝廷沒銀子,差不多要成定局了
皇上望向首輔唐慎微,唐慎微苦笑,只好站了出來,道:“皇上,我們要早做打算,請戶部與內務府,找鹽商與皇商拆借銀子。”
前朝明朝與大雍朝,如遇到大災之年,年底實在沒銀兩,也只能找京城的鹽商、官商、皇商拆借銀子,暫時度過難關。
不到萬不得已,朝廷是不會走這一步的,明朝的萬歷,崇禎年關國庫空虛,就是找鹽商“勸捐”。
這是皇上最不想聽到的建議,實在有失國體,丟了皇室的尊嚴。
皇上臉色陰郁,覺得這不是明君該做的事,沒休息過一日,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年,年關都過不了?
此時,戴權道:“皇上,燕王、楚王、蜀王、韓王在殿外求見。”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