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制度,是從隋朝開始的,到了唐朝,科舉制度有了發展,有部分考試開始糊名了,發展到了明清時代,后面的鄉試與會試,已經非常嚴格了。
明清科舉在初級階段的童子試,還是比較開放的,說穿了也是留有空間,便利于名門望族,官宦人家操弄童子試。
童子試是不糊名的,一個考場的主考官,權利都是極大的,可以說一可決,很多考場,出現了考官興趣所致,當場就閱讀起考生的試卷,看的高興的,還出現當場就直接點為榜首的佳話!
明朝,清朝的科舉制度,從鄉試開始,才有嚴格的防舞弊規范,糊名、謄抄、校對。
將考生的名字編號登記單獨造冊,然后安排人將考生試卷謄抄一遍,謄抄的卷面上沒有名字,只有編號。再安排專人校對兩份試卷以防抄錯或故意修改作弊。最后謄抄的卷子,才送考官們批閱,原試卷封存,在公布名單前,再拿出來校對,以防錯誤或作弊。
名門望族,勛貴,官宦之家的子弟們,想弄到一個秀才功名,還是不難的,難的是后邊的鄉試與會試。
鄭玄冷笑道:“賈賢弟是飽讀詩書,有真才實學之人,豈是你這種卑鄙小人,能隨便誣陷的,衙門就在里邊,你如不信,可自找主考官,調閱賈賢弟的考卷出來查看。”
張興嗤笑一聲,繼續煽動人群道:“調閱試卷,能證明什么?興許那試卷上的文章,都不是他寫的,大伙可還記得,前幾年,有個官宦人家的子弟,考試的當天,他還在青樓中飲酒作樂,放榜的時候,他的名字赫然上榜。”
附近的考生與平民,聽到張興所,都暗暗點頭,前些年,也的確發生過有這樣的事情,考試作弊,是常有的事,如此狂妄自大的,的確不常見。
由于張興鬧事,衙門的衙役已經稟報了官員,主考提學已經走出來了。
賈環站出來,朗聲問香鶯姑娘道:“香鶯姑娘,聽說這姓張的,家里也有當官的?”
香鶯姑娘小聲回答道:“張公子,他的叔父是禮部的員外郎!”
考生人群里,也小聲竊竊私語。
賈環道:“據說五天前,他不在家里溫書備考,與他的官員叔父,去芙蓉樓宴客,不知是請哪位官員呢?該不會也是今日考官之一吧?”
香鶯姑娘緊閉小嘴,不敢回答了。
張興緊張的大聲道:“你在那里胡猜些什么?現在,是大家懷疑你中榜首的事,你拉扯我干什么?”
賈環冷笑道:“只許你懷疑我,不許我們懷疑你,世間豈有這道理?”
人群中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有人喊道:既然你們兩個人,都有嫌疑,可都要查清楚了。
賈環挺直身姿,對著四周人群抱拳,微笑道:“既然姓張的懷疑在下試卷的文章,不是我寫的,我愿意在這里當場默寫出來,以證清白!”
人群中,響起一片叫喊聲:“兩個人,都默寫出來,大家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