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軍既然要退出虞都內外警備,眼下要調整的不大,畢竟九門提督府是新設的,想要把一切理順清楚,這是需要時間的。”
楚凌收斂心神,表情正色道:“這個時間朕可以給,但在此期間韓卿,張卿有一件事要辦好,即兩軍主力大營要挑選好,此外就是除這兩處大營外,還要有對應分營,以此確保京畿一帶安穩,朕可不想有朝一日,有敵突破我朝邊陲,有大批敵軍殺至我朝腹地,卻無任何應對之策!!”
“臣遵旨!!”
一聽這話,韓青、張恢立時上前道。
九門提督特設一事,已是不容更改的事實了,作為南北兩軍大將軍,韓青、張恢必須要考慮好后續事宜。
挑選主力大營,增加分營,以此形成完整的京畿衛戍,這可不是隨便就可以定下的,這需要進行勘察,要站在軍事的角度,去將方方面面都考慮好才行。
“陛下,如此一來的話,中樞所轄精銳是否太多?”就在二人思量之際,一直沉默的孫河,此刻開口道。
“南北兩軍加起來的建制,規模就不小了,現在多了個九門提督,即便從南北兩軍抽調一部分,可后續一旦恢復建制,恐對國庫的壓力極大。”
“不止是這樣。”
徐恢緊隨其后道:“榮國公還沒算上上林軍、羽林軍,如果兩軍也恢復建制的話,這規模就更多了。”
該來的終究會來啊。
見到此幕,楚凌生出唏噓。
楚凌當然希望,中樞控轄的精銳越多越好,只不過這不現實,也不可能,供養的精銳越多,對國庫的負擔就越重。
超過一定規模,這只會損害社稷根本。
“此事朕考慮好了。”
想到這里,楚凌抽出兩封文書,看向御前諸臣道:“今后南北兩軍建制統一,分直屬三營,左右翼,除設大將軍職外,明確各級軍職,定左右翼主將,副將,中郎將,校尉,都尉,別部司馬,軍侯,屯將,都伯,什長諸級!”
“這只是朕的初步想法,諸卿可以先看看,看有什么要補充的沒有,如若有,就在這次御前廷議上明確。”
講到這里,楚凌看向了韓青、張恢二人。
二人見狀,沒有絲毫猶豫,低首便朝御前走去。
可在他們的心底卻生出不平。
天子這是要大刀闊斧的針對中樞精銳進行謀改啊。
有此想法的,何止是韓青、張恢二人,在御前的孫河、孫斌、張泰、徐恢等人,一個個也都是這想法。
這事兒要是擱在一年前,天子有這樣的想法,即便是謀劃的再怎樣完善,也必然會出現各種亂子的。
特別是朝中,肯定是會反對聲一片。
因為這事兒太大了,鬧不好是會出嘩變的。
可現在不一樣了。
有北伐一役所取大捷,有戰后的豐厚敕賞,有國宴上出現的突發狀況,這一系列的變動之下,姑且不提朝中文官一個個怎樣想吧,單單是提及所涉諸軍各部的將校及將士,特別是南北軍這邊,那一個個肯定會奉旨去辦的。
即便在這調整下,有些人的軍職會有所下調。
可這不算什么啊。
一旦中樞要對外掀起征伐,南北軍肯定首當其沖,等到那個時候,奉旨趕赴到戰場上去,多殺幾個強敵,這不什么都有了嗎?
改革不是一刀切,是要調動多數群體的積極性,在這等大環境下,增強對支配資源的掌控,以此解決掉反對與阻撓的少數派,在這種過程下不斷地循環往復,以不斷地去向前推動……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