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投來的道道目光,楚凌似沒有感受到一樣,他的臉上掛著笑意,看著眼前一張張或熟悉,或有印象,或陌生的面龐,不時伸手輕拍他們的臉頰或肩膀,在他們的身上,楚凌感受到了太多情緒與情感。
“陛下!!”
“陛下!!”
在這一聲聲真摯聲響下,楚凌走著,而這些男童女童則緊緊跟隨,他們的目光,從始至終都聚在楚凌的身上。
楚凌比誰都要清楚,從他祖母去世那刻起,從徐貞被廢掉,他所要面對的,就不止是大虞中樞了,而是整個大虞天下!!
別管他在此之前,在中樞,在虞都,在京畿掀起多少風波與浪涌,也借此逮捕與處決大批群體,這使中樞及京畿的很多群體,心中不敢小覷他了,甚至有些還帶有敬畏與懼怕。
可這一切的根,不是楚凌,而是在楚凌提前擺駕歸宮,為楚氏守住江山社稷,確保大虞疆域寸土未失的太皇太后!!
世間的一切是講究秩序,講究規矩,講究綱常的,如果失去了這些,那么統治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大虞是從亂世紛爭下,在群雄之爭中脫穎而出的,國祚傳承至今已有五十余載,故而大虞已深入人心了。
沒有誰喜歡動蕩。
沒有人喜歡亂世。
故而在人心民意之下,大虞就是天下正朔,就是大義所在,誰妄圖想傾覆掉大虞,那就是與天下為敵。
不過在這大背景下,并不代表楚凌就沒有任何危機了。
楚凌的克繼大統,對于大虞,對于天下,是一段誰都沒有想過的特殊經歷,也是楚凌登基稱帝,使得大虞出現了逆藩叛亂,外敵來犯,天下動蕩,所以就天下層面而,楚凌這位皇帝是失敗的。
可與之相對,是孫黎的威望與地位不斷攀升。
太祖朝的首位皇后。
太宗朝的首位太后。
宣宗、正統兩朝的首位太皇太后。
大虞在她老人家的堅持與坐鎮下,平穩渡過一次又一次的危機與挑戰,所以大虞有她老人家在,就一定不會再出任何狀況。
可她老人家走了。
屬于天下層面的寄托與敬畏沒了。
作為大虞皇帝的楚凌,需要成為新的寄托與敬畏,但凡事都有過程的,不是你處在這個位置上,信任就有了。
靠廢除加征,減免賦稅,處決貪官污吏,特設有司……這一系列的安排部署,是能叫楚凌坐穩帝位,但卻不足以讓楚凌完全獲取信任,叫天下人敬畏與信任,在這等大背景下,楚凌必須要做些什么,以加快這段特殊進程,才能使大虞中樞與地方,處在他絕對的統治下才行。
戰爭無疑是最快,最有效的。
行不行,一試就知了。
所以孫黎在薨逝前,為楚凌準備了錢糧,準備了人才,為的就是一旦出現戰爭,大虞中樞及地方,能處在一個相對安穩的境遇,哪怕局部出現動亂,但只要不影響大局,一切都是不足為慮的。
只要贏了戰爭,那么一切就塵埃落地了。
“就在剛剛,朕知曉了一件事。”
楚凌停下了腳步,看著跪地的黃龍、宗織、昌封、李斌等一行人,神情看不出喜悲的說道:“距東吁最近的宗慶道所轄諸府眾縣,有一些府縣出現了叛亂,朕不知到底是因為什么出現了叛亂,但朕卻知一點,謀反作亂的這些叛逆,是藐視朕的,是藐視中樞的,是藐視我朝雄師的!!”
一激起千層浪。
楚凌的話,叫跪地的黃龍、宗織、昌封、李斌等一行人,無不是臉色大變,這是他們沒有想到的。
大虞邊疆沒有出現狀況。
大虞本土卻出現狀況了!
這讓北虜、西川兩朝使團知曉后,不是自心底里瞧不起大虞嗎?!
這種事絕不能發生!!
“陛下!臣請戰!!”
“陛下!臣請戰!!”
“陛下——”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跪地的黃龍、宗織、昌封、李斌等一行人,無不是抬手朝挎劍而立的楚凌請戰。
聲音之大,響徹云霄。
相較于此前在太極殿內的群臣,一直在太極殿外的諸臣,當聽到這些時,看到此幕時,他們的表情變了,他們的眼神變了。
人群中出現了議論聲。
“這是出什么事了?”
“不清楚啊!”
“該不會是北虜、西川來犯了吧?”
“不是沒有可能,不然怎會這樣啊。”
而在這些議論聲下,不少目光聚焦到太極殿門前,定格在夏吉、慕容天香等人所站之處,這些目光中,有審視,有敵意,有激亢,有閃爍,有……
‘虞皇這是要啟用新人了?!’
而在此等態勢下,夏吉也好,慕容天香也罷,亦或是沮渠安忠他們,在聽到這道道請戰聲下,他們的表情有所變化,而心里則想的更多了。
明眼人都能瞧出來。
在宗慶道出現叛亂的態勢下,大虞天子沒有對適才在殿的文武說什么,而是在那不一樣的曲樂下,直奔太極殿外而去,這意思再明顯不過了。
“叫大虞成國公,南軍大將軍張恢來見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