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外再度出現電閃,雨比先前下的更大了。
彼時,虞宮,大興殿所在。
“唉~”
一道輕嘆響起,打破了此間平靜。
負手而立的楚凌,看著窗外所下暴雨,心情有幾分復雜,保國公宗川的離世,是楚凌沒有想到的。
畢竟宗川的身體一向強健,不似昌黎那樣病懨懨的,宗川這一死,太祖親敕勛貴老臣中,就剩下徐黜一人了。
其實昌黎、宗川他們的相繼離世,楚凌是猜到原因的,這與太皇太后孫黎的離世是密不可分的。
這幫老人心底的那股氣散了。
沒了那股氣在,這人如何能長久啊。
“陛下~”
在楚凌感慨之際,李忠走進殿內,畢恭畢敬的作揖拜道:“西涼道刺史張洪趕至虞都,岐陽郡王義子李敢等人隨同歸都。”
終于回來了。
楚凌聽后,嘴角露出一抹淡笑。
西涼道刺史張洪,就在那份名冊中,是標紅要召回中樞任職的,每每看到那份名冊,楚凌這心里就唏噓不已。
他的祖母,為了他,可謂是把該想到的全都想到的。
甚至為了確保該做的事,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孫黎在離別之際,還對楚凌說,必要時可提前冊封楚徽為王,以此來彰顯皇權威儀,同時在朝中攪動風云變幻,以轉移朝中諸臣的注意。
事實上,楚凌就是這樣做的。
尚未及冠,尚未成婚的楚徽,被楚凌頒詔冊封為睿王,這是大虞自開創以來,首位未及冠就冊封的宗藩。
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是楚徽的封號,叫不少人感到不可思議,怎么能以睿來定啊,那明明是天子為嗣皇帝前的封號啊。
恰是在這等風波下,一批肱股從各地召回中樞為官。
而至關重要的吏部尚書,被安東道刺史史鈺接任,此事是史鈺急赴虞都后才頒的,這立時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只是史鈺接任吏部尚書沒幾日,護國公曹隱無疾而終,這使得朝中注意被轉移不少,畢竟曹隱是有威望的,特別是在軍中,那威望可不低。
也是在這之后沒幾日,楚凌又頒了道詔書,讓勛國公李進陪葬長陵,這才使史鈺接任吏部尚書的風波被壓了下來。
罷朝,既有追思太皇太后之意,更有布局謀勢之舉,一位位老人的相繼離世,也在無聲宣告著大虞邁向新的時代。
“召張洪進宮見朕。”
感慨之余,楚凌伸手道:“讓李敢他們直赴上林苑,找辰陽侯報備,上林軍,需要這幫虎將加持。”
“奴婢遵旨!”
李忠當即作揖道。
大虞中樞的更迭,遠不止適才提到的種種,隨著安、護、鎮幾位國公的離世,武將這邊的調整也在按部就班的推進。
國丈徐恢調離南軍,出任大司馬驃騎將軍。
禁軍大將軍張恢,調任南軍接替徐恢,任南軍大將軍。
禁軍大將軍一職,讓一等侯惠城侯張泰接任。
僅僅是上述調整,就在朝引起軒然大波。
而辰陽侯孫斌所領上林軍,被天子頒旨增擴,這更是讓人感到心驚了,關鍵是增擴的將士,不是從民間招募的,而是在四征大將軍麾下篩選一批精銳,眼下啊,上林苑尚處在絕對戒嚴下,任何敢私自靠近上林苑者就地格殺!!
一系列的安排部署下,讓楚凌掌握了中樞直轄的精銳兵權,而相較于外朝此起彼伏的調整,虞宮內的調整就顯得太平靜了,但平靜可不代表變動不大,如今的虞宮內廷,徹底掌控在楚凌的手里,能留在內廷的群體,那都是經過了層層篩查,至于有問題的則被抓進詔獄嚴加審訊。
既然新的時代已經到來,楚凌就不會錯失此等良機,把能調整的都給調整了,尤其是內廷這塊兒,楚凌可不希望有任何隱患藏著,攘外必先安內,倘若連內廷都掌控不住,那還談什么宏圖之志……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