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澤云之死進一步發酵,正當京城士族為之激憤時,梁蕭的商隊在城外羽林軍的看護下,帶來了上萬份報紙。
“徐州日報第二期,目前只賣八文錢一份!”
京城百姓紛紛搶購,一日之間,報紙銷售一空。
“這姚澤云是什么意思?居然當眾抹黑侮辱為國而死的英烈,還要把將士們好不容易收復的瑯琊歸還匈奴?這還是人么!”
“其心可誅啊!!”
京城百姓了解情況之后,無不義憤填膺。
各大門閥終于開始慌了。
他們怎么也沒想到,梁蕭會把矛頭指向姚澤云侮辱英烈這一點。
“按道理,姚澤云不會蠢到這種地步,一定是梁蕭添油加醋,反正報紙怎么寫都由他說了算!”
“不能任由輿論發酵!這一次無論花多少錢,一定要壓下此事!”
司馬家眾人第一時間站了出來,收買更多喉舌,又大量雇傭書匠,日夜謄抄輿論內容,只為對抗一份報紙。
司馬延年看著支出清單,也不免肉痛。
“這梁蕭真該死啊!只為一場輿論,咱們家便要花費三萬兩銀子!!”
三萬兩銀子不多不少,司馬家還拉不下這個臉去讓其他幾家出資補償。
司馬凌云臉色陰晴不定。
梁蕭和司徒落月之事,如今已是人盡皆知,搞不好自己還要白送梁蕭三萬兩銀子,才能平息眾怒……
“要趕緊研究梁蕭的報紙技術,否則何時是個頭哇!”司馬家眾人痛心疾首。
而在廣陵郡,鹽場經過趕工和改進,終于在十二天后產出了第一批海鹽。
足有十萬斤!
梁蕭親自帶人過來視察。
鐘離晚雪等人看著相對潔白的海鹽,欣喜若狂。
不依靠柴火,僅憑日曬,便能產出這種質量的鹽?
簡直不可思議!
要知道,以前的海鹽又苦又澀,食之有害,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柴火去提純,并不比生產其他種類的鹽輕松多少。
梁蕭提供的詳細曬鹽法,無疑是領先時代的制鹽技術。
梁蕭看著車上還算潔白的海鹽,只是微微頷首。
“可以了,至于進一步提純的精鹽,高價供給達官貴人。”
這種質量的海鹽,已經遠超市面上的所有普通鹽,但進一步提純的成本較高,普通百姓也買不起。
不過,只要經過報紙宣傳,達官貴人也不介意購買每斤一百文起步的精鹽,這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只是跟普通鹽的收入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了。
精鹽也可以用于賞賜梁蕭麾下一眾文武。
當天,梁蕭又親自示范,提純更細更干凈的精鹽。
鹽場陸續產出食鹽,所用的材料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水,成本大大降低。
海鹽,也將是梁蕭用來示好武帝的關鍵,可以保證他在回京之后給足武帝好處。
適當地讓利于武帝,讓武帝更有底氣對抗門閥,分擔門閥的火力,對他這個徐州牧也有好處。
等武帝駕崩之后,若新君不長眼,便是海闊天空任鳥飛了。
徐州鹽場成功生產海鹽,梁蕭親自安排重兵把守之后,終于放心帶上兩千精銳親兵,踏上回京路程。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