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劉琦 > 第889章 言不由衷

      第889章 言不由衷

      荀彧雖知劉琦改革的決心,也明白改革變法的必要性,但眼下做事的大多還為儒家子弟,心中有怨,難免有人懶政怠政。

      劉琦也并非全盤否定儒家,只是為提高商業和經濟,目的還是加強工業軍事,提升國力,但他深知身為一國之君,一一行都會影響國家大勢,如此大張旗鼓確實在政策上容易跑偏。

      坐到這個位置,更要做理性的權衡,就不能只憑喜好和感覺做事,兼聽則明,這幾年商人崛起,成都糧價的事情也讓他有所警惕,在沒有完善的監管體系下,還是不可太過縱容。

      此時已是年末,遂傳旨于臘月二十三親自主持冬祭,民間祭灶,以示禮不可廢,對儒生加以安撫。

      《禮記》中宗廟之祭,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烝。民間祭灶在臘月二十三,正好同時舉行,以表普天同慶。

      果然詔書傳下,百官歡欣,天子出巡半年,回京第一件事就是祭天崇禮,詔曰天子之職莫大于禮,可見對儒家的禮紀綱常是認可的。

      最明顯的莫過于漢報司祭酒陳琳,陳琳自隨獻帝歸順后,以文章練達主管《漢報》主編,初時慷慨激昂,將天子與群臣被曹魏欺壓之事分期刊印,報紙銷量一度暴漲,營收超過洛陽半年之稅。

      但隨著劉琦重商用工,以朝廷名義開辦糧、酒、鹽等商行,尤其在襄陽廢除士農工商之別,被儒家視為敗壞綱常之舉,多次上書抗議。

      陳琳甚至不惜冒著免官下獄之罪,私自在《漢報》抨擊此舉,雖然劉琦并未追究,但此后再無文章刊登,偶爾出一篇不痛不癢的小詩敷衍了事。

      這次圣旨傳下,陳琳親自主筆,頭版頭條洋洋灑灑千,激動贊美之詞溢于表,連一向深居簡出的大儒楊彪也忍不住發文,親自撰寫祭灶之禮。

      由于朝廷早在年初便宣告各地,來年逐步推行新政,包括教育、財政、土地等,一時間眾說紛紜,一夜之間,對天子此舉背后的深意便有了百余種解析。

      其實對于劉琦而,這只是一種簡單的權衡,此時正召集內閣與重要文武大臣商議最終決策。

      說到底,如今的儒學早已不是先秦時期,經歷數百年大漢的洗禮,已成為華夏文明的集大成者,文化的延續還要靠儒家,所有學科的基礎也需要儒學。

      劉琦只是在此基礎上做延伸,開辟新的發展強國道路,革除歷代儒家越來越僵化和固執的理念,不能讓這條東方巨龍最后變得僵硬臃腫,被人踐踏。

      燒著壁爐的御書房溫暖如春,內閣五人除了諸葛亮都在,另有太傅伊籍,新任樞密使徐庶,負責銀庫和即將發行漢鈔的魯肅,暫管天下商號、錢莊的糜竺,武將則有關羽、周瑜二人。

      劉琦將今早的報紙扔在桌上,淡笑道:“君子不器,平日點評別人引經據典,圣人之語不離口,到此時心口不一,行有悖啊!”

      伊籍忙道:“楊公乃三朝老臣,其心公正,此次為儒學發聲,非為私也!”

      荀彧也道:“知禮則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此治國牧民之術,理當重視。”

      劉琦笑道:“朕早說過,這御書房中議論之事,都不算定論,算不得數,只是感慨一句而已。”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