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東西縱橫,西起昆侖,東至伏牛山,成為隴蜀分界線,秦嶺北麓千溝萬壑,有秦嶺七十二峪之稱。
子午道便是其中之一,峪長六百余里,北口曰子,位于長安正南,南口曰午,在漢中東南部,往北到終南山段,關中人又叫子午峪。
子午峪中,武帝曾于此修太古玄都壇,若非封禪大典,便在此代替泰山祭天禱祝,玄都觀歷來由高道大德主持,自王莽之亂后逐漸廢棄。
其后雖有道士居住,但早已不復昔日輝煌,黃巾之亂后朝廷大力追殺道士,道士逃往漢中投張魯,此處一片荒蕪。
道長左慈得丞相曹操器重,于嵩山少室山弘道授徒,得劉琦暗中指點,派弟子葛玄領教眾二十人到終南山修煉,修玄都觀重振漢室氣運。
玄都觀四周群山環繞,所在仙山狀若蓮花,北看驪山煙云,西眺太白積雪,南臨渭水縈繞,常年仙氣縹緲。
自從魏延領兵出子午谷后,原本人跡罕至,與世隔絕的玄都觀變得熱鬧起來,幫助道士們開田種地,將所有廢棄的道觀修葺一新,仿佛又回到武帝祭天時的盛況。
近日來關中戰事變化多端,夏侯淵兵進斜谷道,長安派兵支援,城內大量征兵,魏延派李虎帶五百人混入城內作為內應。
正準備策劃取城之事,忽聞張飛攻破藍田關,讓魏延心急如焚,若被張飛直接殺到長安城下,那自己不是白來了?
正急著要出兵,卻被葛玄勸告,讓他以大局為重,水利萬物而不爭,一切自有定數,自有水到渠成之時。
看魏延每日焦躁不安,葛玄便請他到丹房打坐,告知為將者,靜以幽,正以治,不可以慍而致戰。
果然數日后,長安出兵圍攻藍田,張飛又敗退藍田關,魏延大喜,已猜到此必是張飛故意吸引曹軍,誘出長安守軍讓自己建功。
這一日魏延正在觀內隨葛玄學養氣,正心浮氣躁時,王平終于來報,李虎已帶人成功混入長安城。
“水到渠成矣!”魏延大笑起身,向葛玄抱拳道:“多謝道長指點!”
葛玄早已入定,坐在那里如泥塑一般,魏延一聲嘆息,施禮后默然告辭。
二十來歲的毛頭小子,正當雄心壯志、建功立業之時,卻如此老成苦悶,呆在深山之中,數十年后化作一抔黃土,生死有何區別?
來到東邊祭天神壇,光禿禿的土臺之上,大漢旗號迎風飄揚,與后方群山遙相呼應,仿佛武帝就站在那里,期待著大漢男兒重整河山,再興大業。
“漢祚——”魏延深吸一口氣,大步登上高臺,掃視歷經半年,生死與共的板楯兵,禁不住心潮澎湃。
“諸位,曩者爾等先祖助高祖平定關中,創下數百年基業,巴人世代受恩,名垂青史。今天下崩亂,王綱不振,又到諸位建功立業之時。某為漢臣,奉車騎將軍之命復舊都、興漢室,汝等為巴人勇士之后,先祖榮耀將由諸位延續。此一戰漢室中興在即,只許勝、不許敗!”
“必勝、必勝!”板楯兵舉起大盾,用力敲打吶喊,聲震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