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皆無法理解,就連卓子房也頗為好奇。
梁蕭是他們由衷崇敬的主公,無論能力與人品皆堪稱古今第一流。
跟隨梁蕭這幾年,眾人皆感受益良多,眼界也更加開闊,不再拘泥于過去的迂腐認知,辦事的效率也提升了不少。
在他們看來,世間所有的贊譽加諸于他,也不為過。
而今,他卻罕見地表露擔憂。
“我們之所以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又如此順利地獲得百姓的支持,并非只是因為我們做得更好。”
“而今天我所要告訴諸位的事,才是今后的重中之重,也是保障從此刻起到萬世太平的關鍵。同樣,今日之事,也將成為恢拓中原和收服天和教的關鍵。”
梁蕭語重心長地分析了起來。
“天下百姓飽受剝削久矣,甚至被異族屠戮,天策府所過之處,自然讓他們有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悅,他們也倍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變化,為此也愿意誓死去捍衛,當然這是好事。”
“實際上,我所收的稅依然很重,只是有這些對手作為對比,才顯得異常寬厚仁慈。”
梁蕭說到這里,也不免感慨。
與現代相比,他即使推行所謂的“德政”,也遠遠不如。
他只是結合實際,再以故鄉的認知為參考,選擇了最穩妥的政策。
取其精華的同時,避免后世踩雷。
有關于故鄉的一切,他無法告訴世人,這么做只會適得其反。
群臣神態恭敬,洗耳恭聽,若有所思。
“今天這幾代人會對我們感恩戴德,但只要再過百十年,我們與這幾代人都不在了。后世子孫不曾經歷過先輩們所受的苦,他們會認為今天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也不會理解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不會理解我們的身不由己,進而質疑我們的努力。”
“到那時候,未來的帝王將相們又要如何治理國家?諸位認為呢?”
眾人若有所思,隨即齊齊看向卓子房。
這位卓大人與主公同舟共濟多年,最懂主公。
卓子房問道:“難道要像天和教的口號那樣,全民共同治理國家?”
梁蕭搖頭。
“那當然是不現實的。我們必須堅信百姓的力量,但不能盲目相信百姓的智慧。今天若是沒有徐州日報作為宣傳,百姓又如何能夠迅速明白我們的德政和敵人的丑惡,動輒簞食壺漿迎接王師?”
“就算讓所有百姓參政,他們又要如何去詳細了解國情。億萬百姓觀點不一,又要如何協調?最終他們還不是要依靠報紙之類的宣傳。可是,如果有一天報紙這些宣傳機器落入敵人的手里呢?”
“諸位執政至今,應該也能明白,絕大部分的百姓都是平庸的凡人,他們甚至沒有一丁點的執政水平。但我們更不能就因此而輕視他們,甚至蔑視他們、愚弄他們。”
眾人心頭一跳,這才想起報紙這個關鍵的宣傳渠道。
若是敵人掌握了報紙,甚至掌握更強大的宣傳力量,操縱民意,他們又該如何自處?
“此外,我們又要如何保證,今后我治下的官吏不會輕易變節,又要如何保證,在一統山河之后,我與我的子孫后代不會腐化,從而變成我們的敵人的樣子?”
“我們不能被現狀的表象所蒙蔽,而因此沾沾自喜,等我們與當代的百姓陸續離世,若我們沿用前任的制度,最終無非是在上演朝代輪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