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執念、瘋魔兩關后,再行進兩刻鐘,便到了一座石木牌坊之下,上書妙道清源四個大字。
    “將軍此地便是妙道清源觀所在,之下為偃山清源觀。
    一座門戶分兩邊,上求清源妙道,下歸紅塵人間。”
    真正的清源觀恬靜怡然,唯有鳥雀啼鳴、風吹葉動之聲相互交映。
    途經幾座亭臺,穿過高低起伏的山道,周元很快抵達了一處道院,其名為常靜山舍。
    “將軍,至常道長于此靜修,您可自行入內請教。
    掌教真人您與至玄道長關系匪淺,只要不打擾觀中道人清修,可隨意游覽觀中之景。”
    周元與清源觀到底有一份傳承關系,他剛上山便獲得了隨意行走的權力,算是得到了掌教真人的認可。
    送別兩位引路道人后,他敲響了靜舍的木門。
    “至常道長可在,晚輩周元特來請教凈心咒與五行遁術。”
    “門無栓、路暢通,將軍請進。”
    周元推開精舍木門,看到一位須發皆白的老道人盤坐蒲團,伏于低矮桌案上記錄文書。
    “將軍請坐,我年歲大了、身軀衰退,無精力下山迎接,還望將軍海涵。”
    “至常道長太過客氣,我來求教自然要誠心尋路,怎能讓長者下山迎接。”
    “至宏、至玄兩位師弟皆對將軍贊賞有加,將軍福緣深厚、行而有德,是天生成道之人。
    我原以為,他們因將軍名旺而心生偏愛。
    今日將軍不請自來,求得還是凈心之術,恰恰映照了他們的說法。”
    至常道長見周元坐下后,便停下書寫文書,轉身面向周元道。
    “我等不引將軍入道、將軍自來尋東道,當是緣法深厚、道蘊天成。
    不過大道萬全、遁走一線,將軍能不能習得清源妙法,還需看自身秉性。
    瘋魔、執念兩院之景將軍當有所感,成與不成、非苦心可求,乃機緣心觸、竅門自開。”
    “道長不必多慮,我道路頗多,不會執迷一物。”
    周元的回復令至常道長心有所悟,原來氣運深厚的福緣還能如此顯化。
    求道只是其一選擇,而非唯一出路,如此自有取舍之心常駐,不會被執念所困。
    “善,你修的五行遁術屬道法之列,但你從未接觸過道法基礎修行,又憑借天資卓著事事順暢。
    為此,遇到疑難之處,才會心生煩躁、無法梳理。
    我今日為你補全道法之基,傳你心、口、身三凈咒,使你能調解心中積郁。”
    經過至常道長解釋,周元才明白三凈咒為何是道法之基。
    此三咒形如凡技,初不顯精妙,唯有大成才能從凡中窺見不凡,化凡心見常靜。
    為此,修煉三靜咒是對心性、耐心、悟性的共同磨練。
    清源觀的道童開蒙后便習武消磨心中躁動之氣、頌經安撫雜亂之念,最終求一份凈咒大成,授箓入道。
    至常道長認為周元天資不凡,唯缺常靜之心,為此還特意給他抄錄了一本常清靜經。
    “口濁由心起、身濁由口生,為此凈心為首,可見道途。”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