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兄弟講情義,希望你們講將道義,出了這村莫逃莫亂,不然縣衙追究起來,是會連累家屬的。”
    “別的我也不多說了,你們選出個管事的漢子領隊。
    咱們途經十幾個驛站,但不入縣城,直奔郡署靖安城。”
    役丁不入縣城很合理,他們都是鄉黨,又只是途經縣城,一旦升起歹念,難免禍害縣中人家。
    有趣的是,差役們也認可老人替代壯丁的行為。
    想來大魏戰事不多,如常募兵是為了維持制度,而非緊急補充兵員。
    “怎么不選啊,再不選我就隨便點了。”
    若是服徭役村漢們鐵定搶著當領隊,但這是兵役,領隊大概率會被選為戰兵正卒,村漢們可不想挨這份苦差事。
    “我來。”
    在村漢與差役的注視下,腰掛柴刀、手持哨棒的周元站了出來。
    “好漢子,還是年輕人有沖勁,成,就由你來做橋西丁役的隊正。”
    周元的訴求與村民不同,村民大都想的是早日回鄉種田,而周元想的卻是脫產習武、強化自身。
    為此,村漢們避之不及的隊正身份,對他來說卻是一個值得爭取的。
    可令周元沒想到的是,從軍路上的干糧還需要自己準備。
    里正老李頭拉著周元的手,千囑咐萬叮嚀讓他務必看好本村的幾輛獨輪車,丟了啥也不能丟糧食。
    就這樣在差役的帶領下,村漢們推著載有柴刀、陶罐、草席之類雜物的獨輪車出發了。
    周元作為隊正倒不用輪換推車,反而被差役安排到隊列中間,管理二十三個村漢。
    一行人走走停停,先去橋東村匯合另一隊壯丁,又前往沙石村、大林莊湊足了一百人的隊伍,才向著靖安城進發。
    有熟路的差役領隊,壯丁們趕在夜幕降臨前抵達了驛站。
    這里有住的地方,大通鋪、沒被子,但至少可以遮風擋雨,也不收壯丁們的錢。
    不過想在這里吃飯就要收錢了,就連幾個領隊的差役,都只要了熱湯,從布包中掏出餅子泡著吃。
    有過服役經驗的老人這會兒就重要了,在他們的吆喝下,幾個半大小子跑出去收集柴火干草,在驛站外燒起了水。
    周元初看這一切,有種組團探險野炊的感覺。
    等趙大黃將冰涼的餅子遞給他時,他才脫離浪漫主義臆想,返回風餐露宿的現實。
    “甜的,可以啊大黃叔,你還能弄著糖。”
    “瞎說什么,這是棗泥餅,用紅棗和大黃米一塊蒸的干糧。
    往年我們服徭役可沒這待遇,半死不活到地方就行。
    可這兵役不成啊,要是狀態太差,被軍營退了回來,咱們還得補充精壯漢子。”
    “你小子有福了,吃了這棗泥餅,保準你生龍活虎的到軍營。”
    吵吵鬧鬧的吃過晚飯,村漢們根本不用周元指揮,主動將大通鋪讓給了老弱,在地上鋪上草席就睡了起來。
    這一刻,周元才真真切切感受到服役之苦,鄉黨之貴。
    “石頭,挑幾個漢子看著糧車啊,可不敢出錯。”
    “錯不了,放心吧。”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