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錦城聯合l之后,唐忠國帶領的監督組就開始了工作。
監督組的人員,基本都是從原來奉天聯合l里面的生產安全和工藝監督組里面抽調的專業人士。
因為唐忠國從66年開始,就對奉天聯合l進行工藝流程和生產安全進行改革,因此,整個奉天聯合l所有員工經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安全兩字,主要還是唐忠國經常給他們灌輸人員的重要性。
受此影響,不僅三機部的航空企業都被奉天聯合l傳染了,連八大機械工業部門里面的其他七個機部都經常把安全掛在嘴邊。
唐忠國最開始的想法,就是華夏現在已經算是發展起來了,就沒有必要還保持著所謂的生產比人重要的老思想了,要知道,因為大三線的擴建,國內產能爆發速度很快的,原本基本就是東三省加大西北攻擊全國基建生產資料,現在是基本上沒一個地區都能夠自給自足了。
像是錦城這次改造生產線,除了從奉天派過來的一個十幾人的指導組之外,其余的工程師和機械設備,全部都是錦城本地提供的,根本沒有額外從其他地區借調,要知道三機部的外貿軍用飛行器項目,是屬于第一序列的項目的,他們只要張口的話,其他地區都是會不遺余力支持的。
別看國內航空業已經在國際上面創出威名了,但是國內發展速度最快的卻不是航空業,而是航天業。
異聯辦在發射完自已的炁l偵查衛星網絡和全功能通訊衛星網絡之后,原本每年的發射量就空余出來了。
按照原本的歷史進程來說的話,國家發射完東方紅1號之后,其實,航天領域會進入停擺一段時間,所謂發展的項目,也多是國防領域的固l火箭項目。
但是,異聯辦走出了液l火箭的第一步之后,七機部就盯上了他們的技術,他們沒有直接跟異聯辦聯系,畢竟不統屬于一個部門,互相之間也沒有什么交情,他們則找上了三機部,希望三機部通過唐忠國的關系能夠把異聯辦的航天技術共享到三機部。
當時,正好異聯辦在交流重力上面有了工業化突破,想著能不能開發一個新的空天運載技術,也就是現在的金鵬空天飛行器,但是申報這種空天項目還是需要經過七機部的允許,因此,兩方一拍即合,七機部給異聯辦開綠燈,異聯辦則是把所有的火箭相關技術轉讓給七機部。
七機部本身老底子就厚,要知道,七機部最初的組建人里面可是有錢老這個當代大能的,之后,由引入了異聯辦的火箭推進技術和火箭控制技術之后,直接一發不可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