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是在90年代初期,人民企業家還是十分令人尊敬的,看到了楊院長一臉的懇切,王朝陽這才長嘆了一口氣,緩緩的講述道:
“如今計劃經濟時代過去了,國內迎來的是一個更有活力的市場經濟時代,所有的企業都不再是吃大鍋飯,而是各憑本事,靠著創新能力和產業實力說話,這些都很好……”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全國經濟轉形的同時,北三省的所有傳統國有企業,都在面臨生死的考驗……”
王朝陽講述的很慢,逐字逐句的說著,以時代和改革為背景,將楊院長一點點的代入了進去。
“在今天的北三省,有無數的國有工廠倒閉,有著無數的工人被迫下崗,拖家帶口、嗷嗷待哺,甚至舉家來到菜市場撿爛葉子糊口……”
“我這一次來,不為別的,就是希望楊院長能拯救北三省的企業,以溫大的服裝設計專業為陣地,為北三省的服裝企業提供設計人才!”
聽到這里,楊院長的眼眶已經滿是淚水了,遠在千里之外溫市的他,并不知道在遙遠的北三省居然發生了這種事,飽含著對下崗工人的同情,他辭激昂的對王朝陽許諾道,
“請王董放心!我一定將設計院最好的畢業生全都提供給北三省,集全院之力,助北三省的服裝產業振興!”
看著眼前激動的楊院長,王朝陽在心里暗道,“看來這事兒是穩了。”
王朝陽這一次的產業改革,不僅僅是將那些瀕臨破產的國有工廠收購下來這么簡單,他要做的是將這些工廠徹底的改革,無論是制度層面還是生產層面都要改革。
要搞服裝品牌,單單有了設計師是絕對不夠的,不然王朝陽也不會繞個大彎,專門來找設計院的院長談話。
要想把一個服裝企業做好,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個好的原材料供應商,要有一套好的營銷團隊。
北三省有現成的紡織廠,但是沒有獨家的生產資料,沒有好的面料原材料,更沒有一套適應現時代市場經濟的銷售團隊。
而這些種種條件,全國只有在溫市才能夠找到最優解,而在溫周甚至全國都有著鼎鼎大名的溫大設計院,毫無疑問的在服裝行業有著最大的能量。
談完了情懷和需求,接下來王朝陽和楊院長,就要開始談談待遇和條件了。
畢竟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在成年人的世界當中,哪有無緣無故的幫助和愛。
不等楊院長開口,王朝陽率先說道,
“既然楊院長如此大義,我作為北三省人們也就不藏著掖著了,咱敞亮的說,從今年開始,我打算在咱們院開展設立一個基金計劃,每年為設計院的同學們提供兩百萬軟妹幣,作為成績優異學生的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