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金玉滿堂 > 1 家書

      1 家書

      玉儀兩歲那年,跟隨父母一同去了京城,恭賀外祖母豫康公主的五十大壽。

      原本住幾日便要回去,不料玉儀淘氣摔斷了腿,拖拖拉拉調養了一個多月,仍只能勉強下地,委實經不起長途跋涉的顛簸。玉儀之母顧氏已經不是姑娘了,須得回家侍奉公婆,只得忍痛將女兒暫留在娘家,自己跟著丈夫匆匆離去。

      誰知道,玉儀這一留便是十年。

      顧氏回去沒多久,因為受涼生了一場風寒小病。起先還不見兇險,不料過了兩、三個月后,漸漸的開始湯水不進,醫藥無效,最后竟然撒手人寰。

      豫康公主得知女兒年輕早逝,悲痛傷心不已。

      時人求親有“五不娶”,其中一條便是“喪婦長女不娶”,以免“無教戒也”。

      玉儀年幼喪母,將來說親便成了一處缺憾。但凡高門大戶之家,都會擔心沒有母親教養的姑娘,不知規矩禮數,往往一開始便排除在外了。

      豫康公主見玉儀年幼,其父不知幾時才會續弦,故而讓人送回去奔喪后,便接回自己身邊撫育。不過世事難料,次年玉儀就添了一位繼母,沒過幾年,又陸續添了幾位弟弟妹妹,孔家二房好不熱鬧。

      俗話說,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

      十年過去,玉儀只收到過十封家書。

      每一封都是年末從蘇州寄來,內容大同小異。先是孔府給公主府拜年,接著再感謝撫育孔家女兒之情,最后再告知孔府一切安好,除此以外再無其他。

      今年初春,孔家突然來信要接玉儀回去。

      豫康公主甚是惱火,冷聲道:“什么理應接回孔家待嫁?真是笑話!難道我堂堂公主府比不上他孔家?生而不養,如今倒想起還有這么一個女兒了。”

      “孔家雖然從前情分薄了些,但要接自家女兒回去待嫁,也是正理。”說話的是豫康公主身邊的舊人----方嬤嬤,因自幼服侍公主長大,又終生未嫁,故乃跟前最得力貼心之人。

      “情分?”女兒剛剛病逝,姑爺次年就續娶了新人,豫康公主一想到此,心內就一陣堵得慌。然而胸悶了半晌后,卻無奈道:“我也明白,玉丫頭的父親還在,名分上還有一位繼母,她的婚事輪不到我說話。”嘆了口氣,“我雖然心疼她,可說到底終歸還是外家。”

      方嬤嬤勸道:“公主也不必太擔心,表小姐總歸還有父親做主,想來也差不到哪里去。況且表小姐才十二歲,成親至少得過兩、三年,孔家還得慢慢的挑,到時候咱們再幫著留心點就是了。”

      “我原還想著,在京城里給她找一門好婚事。”

      “這……”方嬤嬤有些猶豫,頓了頓,“雖說表小姐是公主看著長大的,但到底還是孔家的人,京城跟蘇州又太遠,怕是……”

      “罷了。”豫康公主雖年近六十,但與生俱來的驕氣仍是不減,冷冷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他們孔家在蘇州是數一數二的大戶,可放到京城里,誰會把一個小小的知府放在眼里?玉丫頭若是勉強攀了高門,往后的日子不是那么好過的。”

      方嬤嬤陪笑道:“有公主在,誰還敢小瞧了表小姐?”

      “算了,你也不用安慰我。”豫康公主擺了擺手,頗為唏噓,“倘使母后還在,或是我有一、二個兄弟,即便不……”忍了忍,終究還是略去敏感的話頭,“無論如何不至于像今日,這般看著別人的臉色過日子。”

      說起玉儀的這位外祖母,出身那是相當的高貴,乃先帝嫡后之獨女,封號豫康長公主。因自幼極得父母寵愛,又是嫡后所生,故而脾氣頗為唯我獨尊,就連婚事也是自己挑選的,駙馬身邊更是一個通房都沒有,日子過得十分愜意。

      不過隨著先帝駕崩后,情勢便急轉直下。

      當今圣上并非嫡后所出,生母為先帝庶妃吳氏。雖然按理說是兩宮太后并尊,但一個是嫡母,一個是生母,皇帝的感情自然有所傾斜。對于異母姐姐的豫康公主,皇帝更加只是面上情兒,等到嫡太后郁郁寡歡病逝,便連表面功夫也懶得做了。

      玉儀的母親顧氏年幼時,還跟著享受過幾天風光日子,等到她出嫁時,昔日風光早已不在。故而只能屈尊低就,嫁給了蘇州知府的嫡次子,雖說是在外省,但江南自古乃富庶之地,勝在家境不錯。

      如今的吳太后仗著親子為帝,掌控后宮數十年,前面朝堂也頗有影響,吳氏一門更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豫康公主雖然是嫡后之女,但畢竟跟皇帝隔了一個肚皮,又沒有做王爺的兄弟,實在難以說得上話,連累的駙馬也升不了官。

      認真說起來,公主府的尊榮也不過是個虛架子罷了。

      主仆二人都是各自感傷,面上卻不帶出。

      靜默了半晌,豫康公主開口道:“回去也好,找個小門小戶的夫家過日子,不求榮華富貴,但求舒心愜意的過一輩子。”

      方嬤嬤堆起滿臉笑容,順著話頭道:“正是這個理兒。有什么榮華富貴,是咱們這些人沒有見過的?從來就只有咱們經歷過的,別人卻沒見過。等表小姐回到了蘇州,誰人不奉承一聲知府孫小姐?等到將來嫁為人婦、相夫教子,那才是有福氣的呢。”

      豫康公主點點頭,猶豫片刻道:“我想過了,除了跟去的婆子丫頭以外,還得有一個穩妥得力的人,方才壓得住阮氏。”

      這份擔心不無道理。

      現今的孔家二太太阮氏頗能生養,過門半年便有了身孕,且一發不可收拾,玉儀不在孔家的十年里,阮氏竟然陸續生下三子一女。這世上的婦人,唯有兒子才是最可靠的依傍,有了三個親生兒子,盡管阮氏只是續弦,出身更比不得前頭的顧氏半分,但地位依然不可動搖。

      方嬤嬤先是連連點頭,繼而一驚,“莫非公主想讓奴婢跟過去?!”

      “沒錯,唯有你最可靠也最得力。”

      “這……”方嬤嬤面露難色,吞吞吐吐道:“照顧表小姐責任重大,奴婢已經人老年邁,只怕不中用……”

      “行了。”豫康公主睨了一眼,不客氣道:“你想什么,以為我不知道?也不必這般為難,并不是去了就不回來,只要守到玉丫頭順順利利出嫁,你自然也就回京了。”

      方嬤嬤的確是不情愿的,一來不愿離開舊主,二來不喜蘇州地處偏遠,再好也比不得從小習慣的京城。然而公主之命不能違,再說玉儀出嫁已經有了譜,頂多就是三、五年的事,這才勉強應了下來。

      豫康公主又道:“畢竟玉丫頭離開孔家好些年,母親也不在了,內宅里只怕早沒了她的地方,指不定是什么景況呢。你是宮里出來的老人,在京里也見慣了內宅之事,萬一玉儀壓不住的,少不得由你彈壓彈壓。”

      對此方嬤嬤頗有信心,笑道:“不消公主吩咐,奴婢省得。”

      “這倒是其次。”豫康公主坐得久了,揉了揉后腰,“沒了親娘的丫頭,少不了要受些委屈的,不是什么稀罕事。我只擔心沒個可靠的人在跟前,那阮氏胡亂插手玉丫頭的婚事,這可關系到她一輩子,我不能對不起她娘的囑托。”說起早逝的女兒,忍不住又要滾出淚來。

      方嬤嬤也是看著顧氏長大的,對小主人頗有感情,此刻亦不免傷感,打起精神勸慰道:“公主不必太過擔心,奴婢心里跟明鏡兒似的,若是孔家有什么不妥,奴婢必定先彈壓著,再及時往京里送信。”

      豫康公主頷首道:“嗯,我就是這個意思。”再次捻起孔家的書信,輕飄飄的,在手里幾乎沒有分量,因為里面只有一張紙。

      可是就這一張紙,卻改變了玉儀今后的人生。

      孔家的書信送到后院時,玉儀正在和表哥顧明淳下棋,表姐顧明芝則在旁邊,充當自己的狗頭軍師。

      “孔家的信?”顧明芝一把搶了過來,俏皮笑道:“還沒到年底就有書信來,太陽可是打西邊出來了。”

      顧明淳怕玉儀心里難受,瞪了妹妹一眼,“渾說什么!”

      “本來嘛。”顧明芝無視哥哥的威脅,輕巧的抽出了信紙,嘴里嘟噥道:“從我記事起就這樣,哪年不到年底才有信?”又道:“三妹妹你別傷心,孔家忘了你,你就在公主府跟我們長住,誰稀罕他們家似的!”

      顧明淳皺眉斥道:“越說越離譜了。”

      玉儀習慣了他二人拌嘴,笑道:“這是二表姐心疼我……”

      豫康公主只有一兒一女,兒子娶妻李氏,生下明淳、明芝。玉儀雖非李氏所生,卻幾乎在她跟前養大,待之如同己出一般,宛若自己的一個小女兒。

      平日沒外人時,明淳明芝都是以“三妹妹”稱呼。

      “可惡!”顧明芝一聲怒喝,氣呼呼道:“孔家居然想接三妹妹回去!”一把將書信拍在桌子上,“不行,我得告訴祖母去。”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