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讓我們落后世界的就是80年代,因為自改革開放后,受限于發展資金以及國家政策的轉向,很多科研項目紛紛自廢武功,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半導體科研項目。
事實上,直到整個80年代的前期,我們在半導體產業上被西方國家拉開的距離都不大,被人拉開差距也就這幾年而已。
要是有足夠的資金和科研人員進行研究的話,一切都還有追趕,甚至于超越的可能的。
最起碼不會被小日子和小棒子這等彈丸小國后來居上,然后肆意羞辱我們的事情發生。
其實眼下這個年代,自廢武功的何止只有半導體,航空發動機、大飛機,戰斗機等等,那個說起來不是一把辛酸淚。
比如說為第一枚原子彈、第一枚氫彈、第一艘潛艇提供核原料504廠兼職賣雪糕,制造殲20的飛機設計廠兼職賣洗衣機,861廠整體改行賣冰箱......
扯遠了,雖然眼下國內科研界對于星光電子公司大規模的收購半導體產業的做法頗有爭議,反對和質疑聲更是不絕于耳,但李毅整合半導體產業的意志卻很堅定。
而在星光電子科技公司成立后,楊平所在的第13所也得到了消息,隨后便給星光電子發來了賀電。
緊接著,第13所所長葛洪光親自率領本單位的18名骨干專家,到京城參觀了星光電子公司和漢光研究所。
對于他們的到來,李毅也很重視,不但親自宴請了葛洪光等人,而且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幾乎是全程陪同參觀考察。
并在隨后兩個單位的科研工作者的座談會中,親自做了題為“華國半導體產業二十年規劃構想”的報告。
李毅按照記憶中,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趨勢,將未來二十年的半導體產業發展方向做了詳細的梳理。
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星光電子科技公司以及漢光半導體技術研究所的發展規劃。
這個報告極具前瞻性和可行性,引起第13所以及整個星光科技公司相當一部分技術骨干的震動,其中也包括葛洪光本人。
隨后,經過充分的溝通以及細致的談判后,星光電子科技公司與第13所正式建立全面合作關系,雙方共同對半導體領域展開技術合作。
根據雙方簽訂的協議,雙方的合作涉及微電子、光電子、半導體高端傳感器、光機電集成微系統、微機械電子系統等領域,具體的研發項目有光刻機、芯片設計、激光器、探測器、光電模塊、單片集成電路、半導體測試儀器與工藝設備等。
合作模式為星光電子科技公司提供研發資金和部分人員設備,而第13所則是主要提供科研人員,雙方共同研發,成果共享的同時,共同對科研成果進行經濟轉化。
考慮到星光電子公司前期投入比較多,在經濟轉化后,所獲得的收益四六分成。
其中星光電子公司占六成收益,而第13所占四成。
3月25日,雙方在京城星光電子科技公司總部正式簽訂合作協議。
很快,葛洪光與楊平帶著第13所大批的科研人員進駐漢光研究所,多個研發項目也正式上馬。
至此,華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新紀元開啟了!
而就在李毅忙著布局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時候,港島這邊卻出事兒了...
............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