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李世民長呼了一口氣。
他捏著眉頭說道:“承乾,文臣你打算帶誰過去?”
兩國交戰可不僅帶一幫武將過去,還需要把文臣帶去出謀劃策,協助糧草調度,以及撰寫戰報和命令等。
李承乾沉聲應道:“回父皇,兒臣準備帶左仆射房玄齡、中書侍郎岑文本,御史大夫馬周,諫議大夫褚遂良四人!”
“房相負責作戰參謀,岑文本負責文書,馬周負責監軍,褚遂良負責彈劾勸諫。”
兩軍交戰,像這種文臣幕僚也能跟著獲得巨大戰功。
李世民聽到李承乾要帶的四個文臣,他滿意地點了點頭。
“承乾,這個安排不錯!”
“這四位大臣都是足智多謀的能臣,朕平日也多依賴他們的出謀劃策。”
房玄齡是他的左膀右臂,計謀更是冠絕朝臣。
岑文本博通經史,善于文詞,近十余年一直負責詔誥及軍國大事的文稿撰寫。
馬周和褚遂良兩人全都是聰慧剛直之人,他們隨軍自然有好處。
頓了頓。
李世民叮囑道:“率軍出征以后,你一定要多聽這四位大臣的話,切勿一意孤行!”
“此戰關乎我們大唐的國運,萬不能掉以輕心。”
兩國交戰除了裝備和后勤,士氣也十分重要。
如果第一戰取得的戰果不好,后續再去征伐高句麗,恐怕會更加困難。
李承乾點頭道:“父皇放心,兒臣定會多聽從他們的意見。”
“嗯。”李世民點了點頭,隨后擺了擺手:“你先退下去吧,朕會在明天的朝會上,宣布這個名單。”
這段時間朝臣頻頻去東宮討要出征名額之事,他早就有所耳聞。
要是不快點定下來,恐怕那幫渾人還會繼續去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