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旺村座落在山腳下,正如里正說的那樣,多年來靠山吃山,村民的日子也還說得過去,因此,自從童州受災,大旺村接收的災民也是最多的,加上今天這一批,已經是第五批了。
到了村口,幾個小孩遠遠看到駛過來的牛車,便興高采烈進村報信,片刻之后,便走出來一群人,他們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
大家圍著災民熱情地問這問那,還有人遞水遞饅頭,里正走過來,對大家說道:“累了一路了,先去休息休息,一個時辰后到打谷場上集合。”
因為這是第五批災民了,村里準備充足,就連住的地方也給安排好了。
不過這只是給他們暫住的,都是茅草棚子,里正對大家說道:“你們先在這里住下,看到沒,那邊的空地都是給你們的,你們想蓋房子就自己蓋,山上有的是木材,那都是不用花錢的,若是你們想蓋土坯房,就要自己想辦法了,當然,若是銀子充足,也能蓋磚瓦房,不過要買磚瓦就要去城里,這個花費就大了。”
里正話音剛落,趙行舟就問道:“觀月公子住在何處?”
里正笑著說道:“觀月公子這會兒應該在山上,你們若是想見他,要等到太陽下山了,這幾日他們都在山上。”
趙行舟還想說什么,趙時晴拉拉他的衣袖,小聲說道:“您別給小月月添亂。”
里正猜得沒錯,太陽下山后,趙行舟便見到了沈觀月。
幾個少年沐著落山余暉,有說有笑地從茅草屋前走過,有認識他們的遠遠打招呼:“觀月公子,又上山了,辛苦了。”
“觀月公子,來我家吃飯吧,我娘煮了鹽豆。”
沈觀月笑著一一回應,有個孩子跑過來,他掏出一個紅彤彤的果子遞過去:“可甜了,拿去吃吧。”
一抬頭,沈觀月看到了趙時晴,笑容瞬間擴大:“姐,你來了!”
泥鰍和沈望星也朝這邊看過來:“二小姐!”
三個人飛奔著跑了過來,到了近前,才看到聞聲湊過來看趙行舟。
“咦,你不是那個老道士嗎?”泥鰍還記得他,害得趙行舟掉進茅坑就有他的參與。
沈望星不認識趙行舟,但是沈觀月一眼就認出來了。
過年的時候,大哥安排他見到了太上皇,雖然沒有語,但是他知道太上皇認出了他。
“祖,祖父。”聲音很低,但是趙行舟卻聽得清清楚楚。
趙行舟的心狠狠地揪了一下,直勾勾看著面前的少年。
大半年沒見,這個孩子出落得越發好了,個子長高了,身板也更結實了,那精雕玉琢般的五官略微長開了一些,多了幾分舒朗,卻越發明亮耀眼。
這才是朕的孫子,朕的孫子就應該是這樣的。
“乖。”趙行舟的嘴唇顫抖了幾下,才擠出一個字來。
沈觀月三人住的地方,比起其他災民也好不到哪里去,據說村里的小地主騰出自家正房,請沈觀月去住,被沈觀月婉拒了。
趙時晴和趙行舟跟著他們過去,這里既是堂屋,也是臥房,大炕上放著炕桌,既是待客的地方,也用來睡覺。
趙時晴看到炕上鋪著的草席,笑著說道:“這席子織的好漂亮,還有花紋呢。”
沈觀月來了精神,笑著說道:“大旺村家家都會織席,這是村里賺錢的營生。”
趙行舟卻一不發,屋頂蓋的是茅草,炕上鋪的是草席,炕桌沒有刷漆,還有桌上的粗瓷大碗,這一切都讓他想起了童州那座華麗的大宅子。
朕的真孫子為了幫災民開荒,吃著粗糙的食物,住在簡陋的房子里,而那個假貨,卻錦衣玉食,躲在大宅子里干著見不得光的壞事。
沈觀月看了看趙行舟,拉著趙時晴到外面說話:“姐,你們怎么來了,還有那位,他老人家為何會出現在此處?我哥呢,他好不好?”
趙時晴和他講了別后情景,著重說了太上皇已經知道鷹鉤鼻的事,其實沈觀月看到趙行舟和趙時晴同時出現,便已經猜到是怎么回事了,否則也不會毫無壓力叫出那一聲祖父。
得知四皇子犯了大錯,被關押了起來,沈觀月微微瞇起眼睛,問道:“姐,那位靠得住嗎?”
他說“那位”時,朝著屋里的方向微微揚了揚下巴,這個“那位”是誰,趙時晴就明白了。
她微笑:“自是靠不住的,他也只是推波助流,還是要靠咱們自己。”
這天晚上,趙時晴和趙行舟,和沈觀月三人一起吃飯,吃的是二合面的餅子、涼拌野菜、蔥炒木耳,紅燒兔丁,還有菌子湯,兔子是泥鰍在山上捉的,請村里的嬸子做出來的,佐料不全,但是大家吃的都很滿足。
趙行舟嘆息:“原來這山野小菜也能這么美味。”
趙時晴白他一眼:“您若是天天吃,就覺不出美味了,再說也不是每天都能捉到野兔。”
趙行舟看向泥鰍:“今天這野兔是你捉到的?你能徒手捉到野兔?沒用弓箭?”
泥鰍有點不好意思,他是小偷啊,不但身法輕靈,而且跑得也快。
“就是徒手捉的,那兔子不如我跑得快。”
趙行舟很滿意,又看向沈望星:“你呢,你有何技能?”
沈望星他有啥技能啊,能吃算嗎?
沈觀月說道:“望星會編故事,還會寫話本子。”
趙行舟了然,他終于知道那什么觀音菩薩座下金童的傳說是哪里來的了。
“你叫觀月,他叫望星?”
沈觀月點頭:“是,我們是觀月望星。”
趙行舟又去摸胡子,摸了個空,他有些沮喪,下次再也不隨便剃胡子了。
“你的字就叫觀月吧。”
沈觀月一怔,連忙謝過:“孫兒謝祖父賜字。”
趙時晴的嘴角抽了抽,他這是什么賜字啊,明明是人家用了兩年的名字,他老人家金口一開,這名字就變成是他賜的了。
臉皮真厚啊。
趙行舟和趙時晴在村子里住了三日,這三日,他們跟著沈觀月上山,下田,幫著里正和災民解決問題,還為了一些事去了衙門,和衙門里的小吏吵了一架。
期間趙行舟幫著村里的大嬸找雞,結果踩碎了另一位大嬸的雞蛋,趙行舟被追著罵,他跑回來找趙時晴要了一塊碎銀子,拿去賠給那位大嬸,大嬸做了幾張雞蛋餅,說什么也要讓他拿回來吃。
趙行舟捧著雞蛋餅回來,一邊吃一邊感慨,朕的百姓真是太淳樸太善良了。
三日后,趙時晴和趙行舟一行離開高平,回到童州。
他們走后,沈觀月便察覺到有人在跟著他,但是看不到人,沈觀月便心里有數,這是太上皇派來保護他的人。
回到山上,趙行舟第一件事都是去找孫大娘,卻見孫大娘抱著個小包袱,正坐在大石頭上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