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東媽同馮璐媽的心思差不多,一個大院里面住著,親家母之間相處不好,那是要讓人笑話的。
馮家都是文化人,大家都要個臉面,相處起來那真是輕松愜意。
關鍵是人家就這么一個閨女,為了閨女過的好,也不會斤斤計較。
向東媽也是要面子的,越是如此,越是不能虧了人家閨女。不然真的就同嫁兒子一樣了。
話說馮璐這個沒要求的,可比自己娶大兒媳婦的時候,花費多多了。
沒法子,自家兒子作妖的時候多。她當家長的不得多描補一二嗎。
而且給的再多,那也都是她兒子的,沒給外人,這點向東媽那是相當放心的。
馮家就那么一個閨女,老兩口搭給小兩口的更多。
結婚的事情,馮璐媽同向東媽商量:“結婚的時候,老爺子,同家里叔伯姑姑肯定過來的,可就是家里親戚多,都過來不現實,怕是到時候回村還得忙活兩天。”
陸雙雙心里早就盤算過了,他們一年到頭往村里那邊的人情往來也不少,都到省城這邊來,確實沒有條件。
回村子再辦一次酒席,這事不新鮮,就是怕親家母這邊有什么想法。怕麻煩。
向東媽高高興興的:“不算是事,到時候咱們都跟著過去村里那邊人認親戚,我跟你說親家母,我們家老郭家里那邊,哥幾個分散,親戚顯得少。過年過節都不熱鬧。這下子好了,咱們沾馮璐的光,以后走動起來,都是一家人。”
陸雙雙就說了一句掏心窩子的:“親戚多有親戚多的好,親戚少有親戚少的好。別人我不好說,可你說我這兩頭的媽家人,到時候多尷尬。”
向東媽:“親家母你就別多想,都是愿意你好的。別管多少客人,盡管招呼過來,咱們還能差這點了。”
馮璐媽:“總要提前同你打個招呼。”這才是商量婚事的態度。
兩家距離太近了,大院里面的鄰居隨份子,總不能兩家都隨吧,所以馮璐家同郭向東家里商量了一下,到時候不分你家我家,都在大院里面擺酒,誰家親戚來了都一樣招待。
這樣的話大院的人家,最高興,終于不用糾結,出兩個份子,還是出一個分份子,去誰家合適了。
馮璐媽想想家里人多,就說了,老家那邊的親戚,除了叔伯姑姑過來,以下的回頭到村里再擺酒。
向東媽:“親家母你也不用想那么多,都過來咱們也招待的過來。”
馮璐媽:“主要是來回也不方便,咱們撿實惠的來,他們方便,咱們也方便。”
家里這么大的事情,都是兩個女人商量定下的,你就說家里男人的地位吧。
向東大哥都說,我算是看透了,家里男人沒地位,不是咱們一家一戶的問題。
劉翠就冷哼了兩聲,大環境都如此了,這男人還想要掙扎掙扎呢?
禮拜天郭向東帶著馮璐去逛商場,主要是挑一件大衣,紅色的,當婚服。
向東媽給一百塊,這錢就該男方出,郭向東:“你看看,還得給男人手里拿點錢,不然買衣服都被限制了。”
馮璐這個拿著財政大權的,特別通情達理:“沒關系,過日子就得精打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