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陸青禾拆解冰箱時發現冷凍室夾層。野薔薇刺破霜層,露出張泛黃的1998年冷飲價目表,背面用圓珠筆畫著帶陶瓷零件的紡車圖紙。三花貓的尾巴掃過圖紙署名,赫然是老廠長青年時期的字跡。
    第四幕冷暖人間
    倒春寒席卷城市時,改造冰箱突然成了香餑餑。獨居老人把藥盒存進去,液晶屏自動顯示保質期;賣冰棍的王嬸借去當展示柜,陶土外殼竟隨氣溫變色保溫。老木匠卻蹲在展館角落悶頭抽煙——他按圖紙復制的紡車,織出的棉線總帶著詭異血漬。
    \\\"是紅陶粉!\\\"葉棠刮下線頭在顯微鏡下觀察,\\\"當年紡織廠用陶輪拋光,碎粉滲進棉紗了。\\\"程璐將全息投影調至催眠頻率,老木匠在恍惚中重現爺爺的操作手法:每織三寸布,就用陶片刮一次線結。
    開展前夜,那臺惹禍的智能冰箱突然自啟冷凍功能。菌絲在零下18度結成冰晶網,將整個展廳籠在淡藍光暈中。晨光穿透冰網時,所有舊物表面凝出細密水珠,匯成蜿蜒的溪流滲入老窯地基。
    第五幕陶火恒溫
    清明雨落滿梧桐街時,陸青禾將冰箱改造成社區共享記憶庫。菌絲在陶土夾層中休眠,居民可掃碼上傳老物件故事。琪琪把奶奶的頂針放進去,觸摸屏立刻播放起八十年代的縫紉機聲響。
    老木匠最終捐出祖傳紡車,條件是讓它在少年宮繼續織布。當第一匹混紡野薔薇纖維的棉布出爐時,葉棠剪下一段扎成蝴蝶結,系在了三花貓頸間的陶瓷銘牌上。
    快遞員送來國際舊物改造大賽邀請函時,陸青禾正教孩子們用陶土修補斷腿木馬。三花貓躍上展臺,尾巴掃過那些重獲新生的舊物,老窯煙囪里飄出的青煙在空中旋成∞符號,像極了生生不息的年輪。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