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奕然拆解故障的投幣器,發現菌絲已將硬幣改造成微型傳感器。當他把硬幣投入老式電話亭,聽筒里突然傳出1940年代紡織女工的防汛預警廣播,雜音中夾雜著青禾公司試圖刪除的頻率信號。
    第四幕:路燈秘語
    黃昏時分,梧桐街的路燈罩里鉆出菌絲光導纖維。吳奶奶的蒲扇掠過燈柱,扇面突然投影出實時空氣質量熱力圖。退休電工老孫用試電筆觸碰燈座,菌絲電流在他手背紋出石庫門建筑群的能耗診斷書。
    \\\"這燈泡會喘氣!\\\"晚舟調整無人機焦距,發現菌絲正根據人流密度調節光強。當醉漢撞上燈柱時,破損的燈罩突然增生出蜂窩結構,將飛濺的玻璃渣包裹成螢火蟲狀的安全光源。
    美術生小陸在燈下寫生,菌絲在畫紙背面蝕刻出隱藏圖層。當他將素描對準路燈時,1943年的街景突然疊加在現實畫面上,日軍設置的路燈監控點與青禾公司的智能攝像頭位置完全重合。
    第五幕:夜市共頻
    燒烤攤的炭火映紅菌絲菜單,價目表根據食材新鮮度自動浮動。王老板翻動菌絲烤網時,每串肉簽都滲出降解地溝油的酶制劑。\\\"這簽子會算命!\\\"食客老張發現竹簽裂紋預測了他的體檢報告,菌絲在焦痕里標注出膽固醇超標警告。
    蘇阿婆的綠豆湯攤前,菌絲冰塊在碗底拼出實時熱應激指數。當陳墨教授舀起一勺湯圓,糯米皮突然半透明化,露出內餡里包裹的1947年冷庫設計圖——青禾實驗室的地下三層平面圖正在菌絲作用下緩慢自我修正。
    子夜蟬鳴達到沸點時,所有菌絲網絡突然共振。洗衣機的滾筒、路燈的光斑、烤架的炭火同步閃爍,在梧桐街上空投射出巨大的城市代謝模型。吳奶奶將《茶社日志》攤在柏油路上,泛黃的紙頁突然滲出菌絲墨跡,將七十年前的碳排放數據編織成蟬翼狀的可視化年輪,最外圈浮現六個熒光小字:萬物代謝同頻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