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裁云剪水
清明后的細雨斜織成簾,老裁縫鋪“云羅坊”的木質招牌在風中吱呀作響。裴秀娘摘下老花鏡,指尖撫過案上那匹暗紋提花綢——這是最后一塊蘇州織造局的庫存料子,緞面泛著珍珠灰的光澤,像暮色里的最后一抹云霞。
“叮咚——”智能門鈴的電子音刺破寂靜,快遞員遞來文件袋。拆開是張“店鋪整改通知書”,要求拆除臨街的木質櫥窗,換成防火玻璃。櫥窗里擺著件未完工的鳳穿牡丹旗袍,金線牡丹的蕊尖還別著三枚繡花針。
對街新開的快時尚店正辦開業促銷,模特身上的化纖布料被雨打濕,暈出廉價染料的藍。周曉梅抱著非洲菊躲雨進來,花瓣上的水珠滾落在綢緞上,洇出一小片深色:“裴姨,這緞子……像要化在水里似的。”
第二幕:錦灰堆砌
整改截止日當天,五金店小王的電鉆聲震碎了半條街的晨夢。裴秀娘抱著綢緞退到里間,木屑紛紛揚揚落在縫紉機臺面上,混著陳年的粉餅灰。馬大姐的直播間架在店門口,酒紅色卷發沾著木屑:“家人們看這古法榫卯工藝!雙擊666!”
鏡頭掃過被拆解的雕花窗欞,少年宮孩子們撿起碎片拼貼成“殘骸藝術墻”。劉建軍端著薺菜包子來送飯,面團香勾出裴秀娘壓箱底的記憶——二十年前,街坊們湊布票給她添縫紉機的場景。
深夜,裴秀娘摸出陪嫁的螺鈿首飾盒。底層藏著一卷泛黃的《雪宦繡譜》,書頁間夾著張1953年的工商執照,法人欄寫著“裴云生”——她早逝的父親。
第三幕:千絲萬縷
快時尚店推出“漢服體驗日”那天,化纖襦裙的系帶在試衣間頻頻斷裂。店長小林紅著臉敲開云羅坊的門:“裴老師,能不能借您幾枚盤扣應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