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介儒告知李乾順君臣,大金國對于近日爆發的夏、楚大戰表示關切,希望兩國以和為貴,盡快達成和議,罷戰休兵。
西夏國國主李乾順一邊向上國天使叫屈,說楚國軍隊如何侵占夏國領土,搶掠牛羊,屠殺百姓,一邊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會委曲求全,派使臣赴楚國談判求和。
王介儒聽了,自然大贊了西夏國君臣一番,表示回到金國后要稟明都元帥完顏宗翰郎君,表彰夏國的深明大義,同時斥責楚國的無恥侵略行徑。
一時間,氣氛融洽,西夏國主李乾順設宴熱情款待了金國使臣王介儒。
席間推杯換盞,李乾順也如愿以償的從王介儒口中得到了自己所需的情報。
在李乾順看來,西夏國入侵楚國的消息傳開后,作為楚國宗主國的金國一定會有所反應。
這時,不僅要聽金國來使說甚么,更要從來使的情況判斷出金國的真實意圖和意志。
首先,得從使臣的身份判斷金國對夏楚之戰的重視程度。
如果金國對于促和之事極為重視,一定會派出貴戚重臣前來談判施壓。
如果是完顏希尹、完顏烏野這個級別的女真貴族代表金國皇帝前來,李乾順一定會立時警覺,知道西夏國的行為已經觸及到了金國的底線,必須得做出一定的讓步。
可是,金國派來的使臣只是一個遼國降臣王介儒,不過是一介書生而已。
且王介儒也只是金軍元帥府派來的使臣,而非金國皇帝派出的使臣。
由此可以初步判斷,金國對于發生在夏楚邊境的這場戰事并非十分在意。
其次,可以從使臣帶來的書信規格和措辭中揣測對方出使的重要程度。
這王介儒不僅沒有金國的國書和詔書,甚至沒有帶金軍元帥府的牒文,只是帶來了一個金軍都元帥完顏宗翰的口信。
僅從這一點,也可知王介儒這個使臣此番出使,在金國國內的規格也不高,似乎不足以排解夏、楚兩國的紛爭。
李乾順心中已有了計較,卻給身邊大臣使眼色,讓他們對王介儒頻頻勸酒,從他口中繼續套話。
王介儒盛情難卻,吃了許多酒,直吃得面紅耳赤,口中自然也就沒了遮攔,道出了幾分出使的真意。
那意思,似乎是金國元帥完顏宗翰也認識到當初冊立楚國皇帝張邦昌時,為夏、楚兩國劃分的邊境方案太過于草率,結果導致兩國為此大打出手。
因為夏、楚兩國都是金國的藩屬國,此事如果鬧得征戰不休,會讓完顏宗翰在金國內部大失顏面,惹人恥笑。
實際上,楚軍在邊境戰爭中失利后,已經派使臣赴大同府求見完顏宗翰元帥,請完顏宗翰元帥出面調停,讓西夏軍停止入侵楚國領土。
據說,如果完顏宗翰元帥調停失敗,楚國使臣還會趕往金國都城會寧城,向金軍皇帝完顏吳乞買哭訴和告狀。ъiqiku.
完顏宗翰元帥對楚國使臣不厭其煩,這才派遣王介儒前來調停促和。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