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個心腹之患還遠在夾山與金軍做迷藏,只能算作遠慮,現今正在威脅燕山府的蕭干軍才是大宋的近憂。
在派遣郭藥師北歸與蕭干對抗后,東京汴梁城里,在接到王安中的上書后,群臣再次為是否接納平州張覺這股叛軍而爭論不休。
趙良嗣仍然堅持反對接納張覺,甚至請求宋徽宗下旨處斬前來東京汴梁城游說的遼國遺臣李安弼等人。
宋徽宗不允趙良嗣所奏,但也舉棋不定,不說同意接收平州。
皇帝陛下不表態,支持接收平州與反對接收平州的大臣們爭執不下,到得最后,這個僵局卻被康延殿學士、提舉太一宮趙敏修打破了。
趙敏修也是遼國遺臣,只是早一步投靠了大宋。他原名李處能,是原遼國宰相李儼之子。
李處能是遼國外放官員,在覺華島為官時被當時掌權的蕭太后召喚回燕京。當他走到平州地界時,卻得知金軍已經占了燕京,被迫逃往宋朝。
李處能輾轉到達東京汴梁城后,宋徽宗對其頗為重視,先是賜他皇族姓氏,改名趙敏修,后又賜給他宅第官職,趙敏修于是留在了東京汴梁城。
趙敏修能夠在亡國之后跑到大宋京師,并混得風生水起,也是托他父親李儼之福。ъiqiku.
李儼曾經出使大宋,與宋朝官員交往密切,在東京汴梁城里頗有人緣。特別是他二十多年前與蔡京交好之事,在大宋士林傳為美談,也為今日兒子投靠大宋鋪平了道路。
太師蔡京年輕時是進士出身,滿腹經綸,才思敏捷。
宋哲宗紹圣年間,蔡京以翰林學士身份,出面接待遼國使臣李儼,留住頗久。李儼也是才華橫溢,精通詩詞,與蔡京一見如故,成為了好友。
一日,蔡京在府上宴請李儼。李儼看到侍從端上來新鮮的杏子,詩性大發,指盤中杏子吟道:“來未花開,如今多幸(杏)!”
蔡京一聽,隨手拿起另一個盤子中的梨子對曰:“去雖葉落,未可輕離(梨)。”m.biqikμ.nět
蔡京以梨對杏,十分工巧,又以諧音表達了對客人李儼的挽留之意,更加絕妙。
二人的妙對一時間在東京汴梁城里傳為佳話。
正因為父親在大宋有太師蔡京這樣的老友,所以趙敏修在遼國滅亡后立即毫不猶豫地逃到東京汴梁城,投奔了蔡京等人。在太師蔡京等人的幫助下,趙敏修很快就在大宋京師里立穩了腳跟。
趙敏修繼承了家父結交朋友的天賦,很快就與宰相王黼、少保蔡攸建立了很好的私交,經常在王、蔡府上走動。
因為趙敏修在逃亡過程中,曾在平州滯留過一段時日,王黼、蔡攸二人便向趙敏修詢問平州的情況。
趙敏修認為平州非常重要,非收復不可。王黼、蔡攸二人又把他的這個意見轉述給了宋徽宗。
最終,宋徽宗對于收復平州的渴望戰勝了對金國的恐懼,決定撕毀與金國的盟約,納降平州。
于是,宋徽宗下旨命燕山府安撫使王安中、坐鎮雄州宣撫司的中山安撫使詹度等人配合平州張覺安撫燕地百姓,并選拔當地士大夫中可用之人管理地方,又免了燕山府等地三年賦稅。
同時,宋徽宗下旨命燕山府安撫使王安中派人奔赴平州,告知張覺宋朝愿意接納他,希望他能夠夾擊占據薊州和景州的蕭干,為大宋建功立業。
張覺與大宋和蕭干都有秘密聯系,他得到大宋的答復后,沒有聽命去攻擊蕭干,而是倚仗著有大宋這個靠山,親自帯著五萬兵馬向東越過榆關,屯駐在潤州近郊,想攻取遼國滅亡時新降金國的遷、來、潤、隰四州。
整個燕云大地,有戰火蔓延之勢。.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