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汴梁城本就是一個不夜城,此時臨近中秋節,街面上更為熱鬧了。按照東京汴梁城的風俗,中秋節前,城中諸店皆會賣新酒,達官貴人家中都將樓臺亭榭裝飾一新,為中秋賞月、拜月做著準備。
即使是家中沒有庭院的老百姓,在中秋節時也會不吝銀錢,爭占酒樓玩月。城中夜市通宵營業,玩月的游人,達旦不絕。
雖然還有兩日才是中秋,但街道上、夜市里,已是一片歡樂的景象。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齊王寵幸。
某年八月十五賞月,齊王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風俗流傳至今。
待得八月十五夜,東京汴梁城中的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樊樓里,已經有一種制作精美的糕點在販賣。這種糕點呈圓形,形如圓月,餡中有核桃芝麻果脯等物,甜美可口。
西門慶問了樊樓的酒家,此糕點可有取名。
酒家答復道,此餅乃是西域傳來,故名“胡餅”。樊樓自己生產的,是東京汴梁城里最有名的糕點之一,就叫“樊樓胡餅”。此餅搭配樊樓精心熬制的“中秋玩月羹”,乃是中秋夜最應景的佳肴。
“我看此餅圓如明月,即是中秋賞月時所食,何不更名為‘樊樓月餅’?”δ.Ъiqiku.nēt
西門慶咬了一口手中的餅,對酒家建道。
“客官好主意!家家酒樓都賣‘胡餅’,我樊樓當開京師之先,今年就賣‘樊樓月餅’。在下多謝客官指點!”
那酒家琢磨了一下,歡天喜地的下樓去了。
有了這個東京汴梁城第一酒樓的推廣,這小小的餅子,只怕“月餅”之名不久就會傳遍全東京城吧!
西門慶順手做了一件古代名俗文化推廣之后,也不居功,又與眾家兄弟開懷暢飲起來。
在樊樓上直吃到夜深,西門慶等人方才酒足飯飽地離去,返回了高陽正店。
西門慶給張三與李四二人安排了任務,讓他二人這幾日帯著岳飛、王貴等人在京師里閑逛,將大街小巷、名勝古跡都走上一遭,讓岳飛等人增長見識,熟悉這東京汴梁城的風土人情。
次日醒來,岳飛等人已被張三和李四帯著逛街去了。西門慶洗漱完畢,用過早膳,就帯著焦挺和陸小乙來到了國信所下轄館驛,探訪在此居住了數月的金國使臣李善長三人。
當李善長、散都、勃達三人聞訊迎出門來,見到西門慶時,立時欣喜地叫道:“西門慶勃堇,怎的是你?”.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