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滄州知府和夫人急急地查看過小衙內,發現小衙內只是衣衫上沾染了許多血跡,自己卻未受到半分傷損時,心頭方才如釋重負。夫人破涕為笑,自顧緊抱著小衙內入內堂去了,也不讓侍女來幫自己抱那小衙內。
夫人走了之后,知府這才將目光投向朱仝和他身邊的西門慶。見朱仝身上也有許多血跡,知府關切地問道:“朱仝,你可是受傷了?”
“謝恩相掛念,小人無事,這血是小人殺了梁山惡賊后沾染上的。今夜小人失職,被梁山賊人趁亂盜去小衙內,險些釀成大禍!幸得這位西門大官人相助,小人方才拼死救得小衙內,不負恩相栽培。今夜讓恩相一家受驚,小人實是罪該萬死,請恩相降罪!”朱仝“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伏地磕頭認罪。
這倒不是朱仝惺惺作態,而是他的真情流露。朱仝發配到滄州之后,知府相公對他青眼有加,將他留在身邊候命,沒有按規矩將他下到牢城營里去受苦,更別說吃打甚么配軍必領的殺威棒了。俗語說士為知己者死,朱仝也是一個講義氣,有恩報恩之人。知府相公如此厚待朱仝,朱仝心中自然想的是對知府盡忠效力。筆趣庫
再者小衙內年方四歲,卻是生得端嚴美貌,聰明可愛。他對朱仝特別親昵,朱仝與他相處半月,又何嘗不是感情日濃,將小衙內看作自己的心頭之肉?
此刻見到知府衙門上下亂作一團,恩公的臉都被抓破,再想到對自己那么信任依賴的小衙內險些因為自己結交的梁山強盜而被殘忍殺害,朱仝自感罪責深重,因此對著知府相公伏地請罪。
那知府見狀,連忙扶起朱仝,又對西門慶躬身致謝,接著就問朱仝今夜之事的來龍去脈。
朱仝在回城之路上,西門慶已經對他反復叮嚀,要他在回稟知府相公時,萬不可說是梁山強盜為了請他上山入伙,才以殺害小衙內相逼。因為滄州知府若是知道這一層實情,心中難免會對朱仝與梁山強盜的交情心存芥蒂,縱然此番不會責罰朱仝,日后也難再信任朱仝,放心地將他留在身邊。
朱仝也不是蠢笨之人,得到西門慶的指點后,他在回稟知府相公時就回避了梁山泊吳用等人專程來賺他上山這一點由頭,而是對知府說不知那些梁山惡賊因何潛入滄州府,并趁著看河燈的人多搶走了小衙內。
朱仝說,自己心急之下不及回報,只能一路急趕追出城去。當自己追上梁山強盜后,不想對方是早有預謀,人多勢眾。自己陷入賊人的包圍,雙拳難敵四手,眼見得就要敗下陣來。
在此危急之時,幸得西門大官人帶人路過,撞破了梁山強盜的陰謀。大官人見義勇為,帶人打跑了強盜,救下了自己與小衙內。自己也趁機反擊,殺死了梁山泊的強盜頭領“鐵笛仙”馬麟。
為了護得小衙內的周全,自己不敢再去追擊逃跑的梁山強盜,只得拜托西門大官人護送自己與小衙內先回到府中。
那滄州知府聽完朱仝的稟告,皺眉問道:“此事頗有蹊蹺,那梁山泊可是在京東西路的濟州,強盜們如何遠赴千里來我這滄州作惡?朱仝,想你也是那濟州人,此事可是與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