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西門慶穿越過來后,完全忘了散財童子梁中書的這件煩心事。
……
西門慶一行騎馬欣賞著道邊農田里村民們秋收的景象,一路平安地過了大名府和魏縣,進入了相州臨彰縣境內。δ.Ъiqiku.nēt
臨漳縣地處河北最南端,西望數十里外的太行山,東眺齊魯大地,位居中原腹部,扼守燕趙南門,素有“天下之腰脊、中原之噤喉”之稱譽。
這臨漳在宋代雖然只是相州管轄的一個縣,但歷史上卻是赫赫有名。
臨漳古時稱鄴,相傳為黃帝后裔顓頊帝孫女女修的兒子大鄴的封地。
春秋時期,齊桓公始筑鄴城。戰國時期,魏文侯將它定為陪都,乃是魏國的東北重鎮。
東漢末年,曹操戰勝河北的袁紹之后,從許都移居鄴,在這里興霸業、筑銅雀三臺,為曹魏建立奠定了基業。
西晉時,為避最后一個皇帝愍帝司馬鄴諱,將鄴城易名“臨漳”,因北臨漳河而得名。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境內鄴城作為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
臨漳這塊土地有許多歷史典故。戰國時,西門豹為鄴令,就是在此地投巫鑿渠,破除迷信。現今哪個小兒未曾聽過西門豹廢除河伯娶妻的故事?
秦末,霸王項羽為推翻秦朝,救援趙國,誓師于漳南,率軍北渡漳河。他命令全軍只帶三日干糧,砸爛做飯的鍋,鑿沉渡河的船,以不留后路、死中求生的決心在巨鹿城下與秦軍主力展開決戰,打敗了秦將王離和章邯,為秦朝的滅亡奏響了葬歌,也在歷史上留下了“破釜沉舟”的著名典故。δ.Ъiqiku.nēt
三國時,曹操虎視中原,戰敗袁紹,據鄴而統一北方。“曹沖稱象”、“七步成詩”、“文姬歸漢”等成語典故均出自臨漳。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生前一笑輕九鼎,魏武何悲銅雀臺”,歷史上有名的銅雀臺依然屹立在臨漳縣的鄴城。
曹操消滅袁氏兄弟后,夜宿鄴城,半夜見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銅雀一只。荀攸昔舜母夢見玉雀入懷而生舜,今得銅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決意建銅雀臺于漳水之上,以彰顯其平定四海之功。
銅雀臺初建于建安十五年,后趙、東魏、北齊屢有擴建。銅雀臺最盛時臺高十丈,臺上又建五層樓,離地共27丈。在樓頂又置銅雀高一丈五,舒翼若飛,神態逼真。在臺下引漳河水經暗道穿銅雀臺流入玄武池,用以操練水軍,可見當年景象之盛。
不過西門慶進入臨漳縣后,卻沒有先去銅雀臺憑吊曹操,而是去了另一處所在。.x